第四章 觀察與溝通 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
壹、觀察相關概念
ㄧ概論
(ㄧ)觀察是一種感覺的過程,應用視、觸、嗅、聽、味覺,接受外來刺激的活動。
(二)病人入院時,最先使用的護理技巧是觀察。
二觀察的方法
(ㄧ)直接觀察法(第一手資料):直接觀察病人(由病人身上獲得資料)。
1.視診: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觀察法。例如:外觀。
2.觸診:由指腹接觸,避免使用大拇指檢測。
聽診:藉由耳朵或聽診器傾聽聲音。例如:呼吸音。
3.腹部檢查:視診→聽診→叩診→觸診。
(二)間接視察法(第二手資料):不需要接觸病人,藉由觀察相關資料所取得的資料。例:利用病歷、檢驗報告、記錄等。
三觀察的種類
(ㄧ)旁觀性(非參與性):不參與被觀察者的行動。
(二)參與性: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中。
(三)自省性:自我觀察的方法,有助於自我成長。例如:行為過程記錄
貳、病徵與症狀
ㄧ病徵與徵象
(ㄧ)病徵(Signs):由特殊儀器、具體方法,檢查出來的。例:發燒、心雜音。
(二)症狀(Symptoms):是一種觀察、感受,不用檢查的。
1.自覺症狀(主觀症狀;Subjective Symptoms):病人自己感覺到的。
例:疼痛性質、部位、頭暈。
2.他覺症狀(客觀症狀;Objective Symptoms):他人感覺到的。
例:蒼白、嗜睡。
二須立刻報告的情況
(ㄧ)生命徵象異常變化。
(二)危險及嚴重病徵出現: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放大。
(三)意識程度改變。
1.症狀一直持續,使用護理措施後,仍無法解決。
2.病徵有進行性發展。
3.身體器官出現功能障礙。
4.強烈的情緒反應或行為異常表現:大聲哭鬧。
5.意外事件:跌倒、給錯藥。
參、溝通相關概念
ㄧ溝通的方式:
(ㄧ)語言(35%):用文字傳達訊息,包括說話、書寫,例:護理記錄
(二)非語言(65%):能傳達較多及較真實的訊息。
1.眼睛接觸、音量、音調。
2.臉部表情: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3.距離。
二特色:
(ㄧ)非語言溝通所提供的訊息比語言溝通多。
(二)治療性溝通的特徵:
1.以病人的問題及需要為主、能接受病人:但接受不等於贊同。
2.有目的、有計畫的在時間限制內,提供以目標為導向的活動
3.減少自我表露。
肆、治療性與非治療性溝通
ㄧ治療性溝通
種類 |
意義 |
開放式的 |
1.以個案關心的事情為談話的重點,特別適於評估情緒問題 2.例句:「你想要討論什麼?」、「你在想些什麼?」 |
集中焦點 |
1.可用個案無法集中注意力,將主題突顯出來,避免一再轉移話題。 2.例句:「你提到你覺得很無助,是什麼事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
澄清 |
1.指的是辦識模糊的、不清楚的訊息,請病人澄清他的意思 2.例句:「請再說明一次!」、「你的意思是…」、「我不太肯定已了解你的意思,是不是請你再說清楚一些?」 |
反映 |
1.指將對方所表達的問題,反映回表達者身上,使個案體會自己的想法 2.例句:個案說:「我能怎麼做呢?」護理人員回答:「你能怎麼做呢?」。 |
鼓勵比較 |
1.比較異同處,讓病患了解自己的改變,加病人病識感 2.例句:「你現在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
重述 |
1.護理人員重複個案談話的重點,可避免會錯意 2.例句:病人:「我周圍都沒有值得信任的朋友」,護士:「你是說,你都無法信任周圍的朋友」 |
同理心 |
1.設身處地的感受個案想法與感覺 2.例句:「您認為截肢後不僅生活改變,還要接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
二非治療性溝通
種類 |
意義 |
假的保證 |
1.指出患者無須緊張、焦慮與擔心,保證問題不會發生。 2.例:「別擔心,過兩天你就會覺得好多了」 |
給予勸告 |
1.要求患者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 2.例:「我覺得你應拒絕!」 |
口頭防禦 |
1.為某人、某事辯護或澄清,防禦患者之攻擊 2.例:「張小姐是不會騙你的,她是今年模範護士!」 |
轉移話題 |
1.護士轉移話題至不相關的問題上 2.例:患者:「人生活得真無味!」,護士:「讓我們談談你週末的計劃吧!」 |
過早下結論 |
1.護理人員急於找出解決問題方法,沒有深入了解病人真問題,使個案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例:「不知道為什麼,我晚上都睡不好?」,護理人員說:「你可能是煩惱檢結果,放輕鬆點就會睡得著。」 |
超過負荷 |
1.不斷更改談話主題,讓病人無法回答 2.例:「你住在那裡?在那裡上班?假日做何消遺?興趣是什麼?」 |
延伸閱讀
第四章 觀察與溝通 練習題https://n220577775.pixnet.net/blog/category/4383553
第五章 護理紀錄 重點整理https://n220577775.pixnet.net/blog/category/438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