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經系統障礙病人的護理  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抄襲並從事營利行為者追究法律責任

壹、檢查及評估

格拉斯克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GCS

()量表:評估特殊刺激的行為及反應

分類

項        目

分數

睜眼反射

E

自發性的反應。

4

對聲音的反應(叫→張眼)。

3

對疼痛刺激的反應(痛→張眼)。

2

反應。

1

運動反應

M

依照命令行動。

6

確立疼痛部位(撥開痛源)。

5

退縮反應(縮回)。

4

異常的彎曲姿勢(去皮質)。

3

伸展反應(去大腦)。

2

無反應。

1

語言反應

V

人時地清楚。

5

對話混淆不清(有時對,有時錯)。

4

用字不當(答非所問),說話緩慢、昏昏欲睡。

3

發出無法理解的聲音、模糊難明瞭(呻吟)。

2

無反應。

1

()意義

1.分數

滿分15分,最低3分,小於7分就會昏迷,以最高分來評估意識程度

2.記錄

(1)VT:氣切

(2)VE:插氧氣內管

(3)C眼腫脹,無法評估

(4)AAphasia

3.去皮質僵直:上肢屈曲、內收;下肢則內轉並呈伸展狀,足部則呈足蹠屈曲

4.去大腦僵直:上肢伸展、內收並過度旋前;下肢內轉並呈伸展狀,足部則呈足蹠屈曲

 

二核子醫學檢查

種類

正子掃描攝影(PET)

單光子掃描攝影(SPECT)

目的

測量腦部血流量、葡萄糖代謝、耗氧量等,診斷失智

可顯示腦組織灌流,診斷CVA

 

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e)和核磁共振影像(MRI)

 

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e)

核磁共振影像(MRI)

方法

可將不同角度的X組成3D立體影像,輻射量相當於一次胸部X光攝影

利用磁場誘發體內氫原子產生共振→描繪影像,不會暴露在輻射線中

診斷

腦腫瘤90%,硬膜上出血100%

腦瘤、感染、水腫、出血、退化疾病。

禁忌

身上有金屬物者,例:THR心臟節律器者

注意事項

檢查前

(1)去除所有的金屬飾物,如髮夾、項鍊、手錶

(2)NPO 6~8小時(因注射顯影劑)、作過敏測試、詢問是否對碘或貝類過敏

(2)不需NPO

檢查中

(1)攝影過程中須靜止不動,不會痛的。

(2)注射顯影劑時,病患有發熱感、口中有鹼味(金屬味)是正常現象

(2勿使用砂袋(含金屬物質)

(3)病人躺在檢查箱內,但可藉由麥克風與外界說話;檢查中會有吵雜聲,可用耳塞。

檢查後

(1)無特殊限制,可立即恢復原有活動

(2)使用顯影劑者,多補充水分以利排出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

()目的

1.麻醉

2.注入藥物(抗生素、顯影劑或化學藥物→治療中樞神經白血病)

3.移動蜘蛛網膜下腔血及膿

4.CSF力、CSF降壓

5.實驗室生化檢查、細胞學檢查→判定中樞神經是否有惡性細胞

()禁忌:IICP穿刺處有皮膚或骨骼感染出血傾向(如服抗凝劑者)。

()穿刺部位:L34L45穿刺到蜘蛛膜下腔(較不易傷到脊神經)

()姿勢

1.檢查前採側臥(背部靠床緣)膝蓋屈向腹部、下巴向下屈向胸部,呈蝦米狀使椎間距離分開到最大

2.打顯影劑作脊髓攝影術者,採俯臥,並將檢查台傾斜,使顯影劑流到檢查部位。

()判讀:正常

1.CSF壓力80~180 mmH2O(6-13 mmHg)

2.外觀透明清澈

3.葡萄糖60~80 mg/dl(細菌性腦膜炎會↓)。

4.蛋白質15~45 mg/dl(細菌性腦膜炎會↑)。

5.細胞計數:WBC 0~5個。(細菌性腦膜炎會↑)RBC無。(出血才會出現)

()護理

1.穿刺前

(1)皮膚消毒→以2% Xylocain局部麻醉

(2)請病人儘量喝水

(3)若有使用顯影劑,檢查前要先NPO 6~8小時

2.穿刺中:不可亂動,會不舒服疼痛,請病人張開嘴巴、慢慢呼吸,減輕疼痛。

3.穿刺後

(1)平躺6-8小時

(2)多喝水,補充CSF及增加顯影劑排出。

(3)觀察病人是否有頭痛,處理補充水分光線昏暗房中安靜休息12~24小時

(4)脊髓攝影

顯影劑

反抽

檢查後

油性

1.平躺6-8小時→↓CSF流失

2.多喝水→補CSF

水性

不要

1.抬高床頭30度,臥床6~8小時→↓刺激腦膜。

2.多喝水→↑排出

(5)觀察後遺症:暫時性解尿困難、頭痛(常見)腦膜受刺激現象

 

病理性反射現象

()巴賓斯奇反射(+):大拇趾背曲,其他腳趾呈扇形展開→不正常。

()頭眼反射(洋娃娃眼) (+)當頭迅速轉向右邊,眼睛會往左邊偏,再往右邊偏→正常。若雙眼均維持直視或固定不動則不正常,為(-)

()眼前庭試驗(溫熱試驗)(+)將冷水或熱水灌入外耳道,不會出現眼球震顫及眼球偏向或反應慢→不正常。

 

貳、神經疾病的問題與護理

意識不清

()姿勢:側臥

()目的:防舌根後倒阻塞呼吸道(是最重要的措施)

 

顱內壓升高(IICP

()腦灌注壓(CPP=平均動脈壓(MAP)-顱內壓(ICP

1.小於50mmHg:會嚴重降低大腦組織氧分壓

2.常:55~60mmHg。

()腦壓

1.正常:一般10-15 mmHg80-180 mmH2O

2.升高

(1)壓力:大於15 mmHg或超過200 mmH2O

(2)原因:腦容積↑(如腦腫塊、腦水腫)、腦血容積↑(O2)、腦脊髓液↑。

(3)代償機轉:最早CSF流入脊髓之量增加

()臨床表徵

1.早期症狀

(1)意識程度降低(自嗜睡至昏迷)、躁動不安、癲癇。

(2)痛、噴射性嘔吐、視乳突水腫(因PaCO2↑)→視力模糊。

(3)語言、瞳孔感覺運動功能、心跳有變化。

(4)影響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BT↑。

2.晚期症狀

(1)庫辛氏三病徵血壓↑(SBP↑及DBP不變或稍↑)及脈搏壓變寬脈搏↓呼吸↓且不規則

(2)瞳孔對光無反應及散大嚴重腦缺氧)。

(3)腦疝脫最後出現

()處置

1.定時測試意識程度及瞳孔反應

2.保持適當腦灌流

(1)ICP15 mmHg

 

 

 

(2)腦灌注壓>50 mmHg

(3)代償性腦壓升高而導致血壓升高時,不宜降低血壓。

3.O2、↓CO2:促腦血管收縮

(1)CO2(PaCO225-35 mmHg):過度換氣

(2)O2↓耗O2:給氧、臥床休息

4.藥物:情況改善後採漸減量後再停藥禁止突然停藥

(1)滲性利尿劑:滲透性吸引水分離開腦組織,有利尿作用

種類

注意事項

Mannitol

1.強力降壓劑,快速由靜脈輸注200~300cc

2.有時有「回躍現象」→數小時後又水腫。

3.長期使用→監測電解質不平衡問題、記I/O

4.低溫時較易產生結晶。

Glycerol

1.降壓作用緩和,可長期使用。

2.DM使用時,需小心酮酸中毒

(2)利尿劑:LasixAldactone

(3)類固醇:Decadron(Dexamethasone)

(4)巴比妥鹽類昏迷療法:降低腦部代謝率,用於嚴重IICP者。

5.水:1000-2000cc/,並每天I/O

6.姿勢

(1)床頭抬高30度,防IICP(不可超過45°,防髖過度屈曲)

(2)頭頸部自然平直,避免側轉,維持腦組織灌流

7.避免閉氣用力(Valsalva’s活動):翻身時哈氣、避免便秘、避免等長運動

9.控制體溫維持體溫正常,減少耗氧。

10.禁止

(1)集中式護理

(2)約束

(3)肛門治療,例:清潔灌腸

(4)腰椎穿刺。

(5)有效咳嗽

(6)低張溶液,例:D5W(葡萄糖水)

 

三顱部手術

()常見顱部手術

種類

方法

目的

顱骨鑽孔術

用電鑽鑽孔,不侵犯腦組織

吸出血腫、開顱骨術準備

顱骨切開術

1.天幕上:病灶在額葉、頂葉、顳葉、枕骨

2.天幕下:病灶在小腦或腦幹

去除血塊、腫瘤切除

顱骨切除術

切除顱骨但不給予任何替代物

降低腦壓

顱骨整形術

整修顱骨切除術後缺損部位

重建顱骨外觀

()特殊神經外科手術

種類

方法

適用

顯微手術

用特殊顯微工具→放大手術部位→OP

經蝶骨垂體摘除術、血管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

在不將頭顱打開的情況下,利用立體定位的放射線治療,施以高劑量的鈷60,約半年到1年,腫瘤組織壞死而得到療效,周圍正常組織傷害小

γ刀:

3CM之深部腦瘤(腦膜瘤、聽神經瘤)、腦部動靜脈畸形(AVM)

()術後護理措施

1.處理IICP

2.手術後臥位

 

天幕上顱骨切開術

天幕下顱骨切開術

適應症

天幕上腫瘤、血管瘤

天幕下及腦幹出血、腫瘤

手術位置

自病灶以上部位切開

在後頸由枕骨切開

術後姿勢

(1)半坐臥,抬高床頭20~30°

(2)避免翻向患側。

(1)放低床頭,避免頸屈曲拉扯縫線。

(2)側臥平躺,避免壓迫傷口

3.常見術後合併症:出血、感染(腦膜炎)IICP抽搐。

 

四脊椎手術

()常見脊椎手術(適合:HIVD、脊椎受傷)

種類

方法

椎板切除術

將後方椎板切除→增加脊神經空間、切除腫瘤或突出的髓核→脊髓減壓

脊椎融合術

移植其他部位骨頭、人工鈦合金椎體護架穩定椎體,通常不超過5個椎體,以免限制活動

()術後護理措施

1.一般術後護理:減少疼痛、觀察生命徵象、教導有效咳嗽及深呼吸、2~4小時觀察排尿情形(尿瀦留)

2.維持脊椎的功能位置,保持手術部位平直與穩定

(1)保持脊椎呈一直線,例睡硬板床、骨科便盆

(2)48小時內以翻身中單協助翻身(採圓滾木翻身法)

(3)頸椎椎板切除術:頸圈固定,可於頸下墊小枕頭確實支拖頸部。

(4)腰椎椎板切除術:枕頭墊於頭和膝下,維持平躺。

(5)下床前配戴硬背架固定脊椎,直到骨頭融合處完全癒合(3個月),支架只有睡覺和沐浴可以拆下。下床時間:

a.椎板切除術OP24小時

b.脊椎融合術:OP2~3天。

3.作關節ROM至少5/天→防血栓靜脈炎。

4.觀察傷口有無滲血、CSF瘻管的合併症

5.背部運動:威廉氏運動強化脊椎旁肌肉力量

6.手術後六星期內,禁止開車、提重物、劇烈運動

7.術後護理指導,維持脊椎的功能性位置。(見下背痛處)

 

失語症(Aphasia):左大腦受傷者。

 

比較

表達性失語症

(非流利型;運動性)

接受性失語症

(流利型;感覺性)

受損區

布洛卡氏區

溫尼克氏區

聽話

說話

症狀

1.說話費力、辭量減少

2.能了解字和話

1.說話流暢、答非所問。

2.無法理解字和話。

護理

1.說話放慢,給予患者充份時間回答,不要代替個案說出想說但無法完成的句子

2.音量正常,用簡單、封閉式問句

3.提供字卡或圖片協助個案表達意思

4.實體來訓練,說出熟悉、易表達的事物,如家人名字、日常用物

5.個案試圖說話時,要注視個案

1.交談時環境安靜,↑注意。

2.慢慢教導重新學習,由日常用物(具體內容)開始

3.增加併用非語言(例如:手勢、表情),有足夠光線、面對病人溝通

4.放慢說話速度,避免提高音調及大喊

5.給予足夠時間反問,或請病人重述談話內容

 

參、神經系統疾病及護理

腦血管病變(Cerebral Vasular Accident)

()分類

 

缺血型

出血型

血栓型

栓塞型

大腦內

蜘蛛網膜下腔

CSF

清澈

血色

預後

較佳

較差、腫塊效應

症狀

症狀較輕→意識不會喪失、輕微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1.嚴重頭痛→意識迅速喪失、死亡。

2.SAH→腦膜刺激的三大症狀。

導因

高血壓、動脈硬化

心臟病、心房纖維顫動、MI

高血壓、動脈硬化

動靜脈畸形、動脈瘤、創傷

部位

內外頸a分叉處

左中大腦動脈

威廉氏環

病程

漸進性

突發性

突發性

突發性

發作

睡眠中

與活動無關

活動時

活動時

血壓

動脈性高血壓

正常

動脈性高血壓

-

警訊

TIA

頭痛

頭痛

處置

1.血栓治療(MI)

2.IICP照護。

1.內科治療

(1)BP150~160 mmHg才不會降低腦部灌注,且預防再出血

(2)禁:抗凝血劑、Aspirin

2.手術:血管瘤夾(金屬物)夾住(禁做MRI)血管分流術。

3.IICP照護:氣管插管及使用呼吸器,防低血氧

()護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側臥避免舌根阻礙呼吸道

2.早期須達到的目標:恢復腦部灌注能力,預防IICP

3.進食

(1)偏癱者:急性期有16-40%病患有吞嚥障礙

a.發作24~48小時內,立即暫停由口進食及攝取液體

b.健側放入口中,採半坐臥側臥進食

c.吞嚥時,頸部向前屈曲→會厭軟骨蓋住氣管,↓嗆到。

d.濃稠或軟食(流質易嗆到,要避免)

(2)偏盲者:只吃餐盤中某半側食物

a.轉動頭部方式,代償視野的缺損,提醒病人頭轉向患側

b.提醒病人將餐盤轉向

c.急性期護士由健側接近病人

d.環境簡單化

(3)鼻胃管灌食者:吞嚥反射恢復,且經口進食量足夠,即可拔除。

4.感覺功能喪失者,禁止用熱及用冷。(↓皮膚受傷)

5.眼睛無法完全閉合

(1)定時以N/S棉球清潔眼睛分泌物

(2)定時點人工淚液

(3)若眼睛周圍水腫,可給予冰敷

(4)觀察是否有角膜炎及角膜潰瘍

6.復健

(1)時間

始於發作時愈早愈好,除非有醫囑限制,否則中風後24小時內,要執行四次被動全關節運動

(2)預防方法(正確姿勢)

a.預防垂足:足托板及常做被動性之全關節活動

b.粗隆捲軸→防髖關節外旋。

c.患側上臂與胸壁間之腋下放置枕頭,預防過度外展、內收及冰凍肩。

d.使手腕高於手肘高於肩膀→↓手臂水腫

e.預防髖部屈曲攣縮膝下禁放枕頭每日俯臥臥數次→促使髖及膝關節伸展

f.q2h翻向健側,也可短暫翻向患側

7.協助日常活動

(1)輪椅:放健側床頭、面向床尾請病患用力翻向健側,再移至輪椅

(2)單枴

a.上樓健側→枴杖及患側一起。

b.下樓枴杖及患側一起下→健側。

(3)脫、穿衣服

a.穿褲子或衣服:患側→健側。

b.褲子或衣服:健側→患側。

 

頭部外傷

()病理生理

1.顱底骨折:眼眶瘀血(浣熊眼、熊貓眼) 、鼓室積血、乳突皮下瘀血(巴特爾氏徵象Battle sign)、嚴重時CSF或血液會由耳道流出(耳漏) 、鼻漏現象

2.腦震盪:暫時性意識喪失(<6小時)、頭痛、記憶減退。受傷後失憶期間長短可判定腦震盪的嚴重度,可以完全復原,是屬於功能性損傷

3.腦挫傷:撞擊處及對側的腦組織損傷,造成永久性神經缺損、腦水腫、IICP

4.顱內出血

(1)硬腦膜上出血(EDH)

a.主要是撞擊頭部引起,好發於顳骨骨折後撕裂腦膜血管引起出血,在壓迫腦組織初期即手術清除,腦部不一定有損傷,預後甚佳;手術時機是決定預後的重要關鍵。

b.清醒期:剛開始症狀不嚴重不會即刻昏迷經過一段正常期間後,因出血不斷擴大壓迫大腦再發生意識變化,才陷入昏迷。

(2)硬腦膜下出血(SDH)

a.血液堆積於蜘蛛膜與硬腦膜間,老人常見,因萎縮的大腦在顱內運動幅度大引起,通常是靜脈破裂。

b.慢性出血通常無明顯外傷、意識程度逐漸變差嗜睡、記憶差。

(3)蜘蛛膜下腔出血(SAH)

a.主要是頭部創傷、血管瘤破裂、AVM

b.症狀:IICP腦膜刺激病徵

(4)腦內出血(ICH)

a.原因:頭部創傷、高血壓、出血性疾病等。

b.症狀:IICP、腦疝脫。

()合併症:抽蓄發作(最常見)

 

腦瘤

()特性

1.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疾病。

2.種類:神經膠細胞瘤(多男性,45%最多,尤其是星形膠細胞)、腦膜瘤(多中年婦女,15%)、腦垂體腫瘤(12%)、轉移性腫瘤(最多來自肺→乳房,10%)

3.良性或惡性都可能造成死亡,與腫瘤大小、部位有關

4.最惡性的是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5年存活率約5%,其平均存活時間不到1

()症狀

1.共同症狀: IICP,併發腦移位和腦疝脫。

2.突然的抽搐是腦瘤的明顯指標

3.局部症狀:依腫瘤長的位置及大小來決定。

部位

臨床表徵

額葉

人格改變、較冷漠、對小便控制不關心。

頂葉

半身感覺缺損

顳葉

記憶力缺損、聽覺障礙

枕葉

同側偏盲

小腦

共濟失調平衡及協調不良、無法腳跟腳尖走一直線、無法單腳站立>5秒、隆伯氏測驗(Romberg’s test(+)

 

感染與發炎疾病

()症狀

1.IICP

2.腦膜刺激三大特徵(常見腦膜炎及蜘蛛膜下腔出血)

(1)頸僵硬

(2)克尼格氏徵候Kernig’s病徵(+)將病患之髖、膝關節彎曲後,檢查者將病患膝蓋伸直,病人會感到疼痛,並有阻力。

(3)布魯辛斯基徵候Brudzinskin’s病徵(+)檢查者彎曲病人頸部,使其向前胸靠近時,若病人覺得頸部僵硬,且髖、膝關節跟著屈曲。

3.細菌性腦膜炎

腰椎穿刺檢查為腦膜炎最主要診斷方式

(1)CSF中的葡萄糖↓,約40 mg

(2)CSF中的PT↑,>100 mg

(3)CSF中的多形核白血球(PMN)↑,>50%

()護理措施:症狀治療、處理IICP、減少聲光的刺激→防抽搐。

 

退化性疾病

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不能治癒,只能用藥物改善症狀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ism)

1.原因

大腦基底核退化→神經傳導物質Dopamin無法拮抗乙醯膽鹼Ach神經傳導Ach肌肉僵硬及震顫

2.症狀

(1)主要症狀

a.震顫:靜止休息時發作,雙手震顫

b.僵硬:面具臉、流口水發音困難、前傾步態、手臂擺動消失小碎步前進

c.運動不能

(2)其他:憂鬱、日常功能下降、不動、自主神經效應、15-20%出現阿茲海默症。

4.護理處置

(1)不睡枕頭,預防頭向前彎。

(2)注意安全

a.走路時腳跟先著地,用寬廣的步伐抬高腳(不拖曳)

b.增設欄杆、扶手,使用底面積較寬的助行器→防跌倒

c.坐椅後腳墊高2-4不要使用柔軟且深的椅子

d.馬桶升高、增設扶手,以方便穿脫衣物及大小便。

(3)營養:高熱量、高纖維、多喝水、軟質食物。。

(4)藥物

a.藥物

(a)L-Dopa可通過血腦障壁變成DA

(b)Carbidopa無法通過BBB使L-Dopa無法在週邊變成dopamin

(c)復方L-dopa劑型:可以通過BBB

b.副作用:舞蹈症及不自主的運動on-off反應、姿位性低血壓混亂及幻覺

c.注意事項

(a)禁止:VitB、高蛋白酒精(因會減弱藥效)

(b)觀察低血壓,需穿彈性襪及緩慢改變姿勢

(c)記錄I/O、防尿貯留

(d)白天與食物一起服用用協助進食、噁心及嘔吐

(5)維持日常生活朝向獨立

a.不穿有鞋帶的鞋子及不穿有扣子的衣服(↓精細動作)

b.關節ROM

c.儘量保持活動狀態→↓震顫

(6)溫水浴及按摩以使肌肉鬆弛

(7)觀察巴金森危機:突然中斷抗巴金森藥物→Ach↑↑→焦慮、流汗過度、呼吸及心跳↑↑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1.原因

神經肌肉接合處Ach及接受器↓→漸進性隨意(骨骼)肌無力,意識不受影響;70~85%病人血液中有乙醯膽鹼受器抗體→阻止Ach及接受器結合,並加速Ach的分解破壞。

2.特徵

自體免疾病,容易侵犯20-30年輕人,女大於男

3.症狀

由橫紋肌無力導致的

(1)肌肉容易疲倦,休息後可以緩解早上醒來肌肉最有力

(2)眼外肌無力→眼瞼下垂、複視(最早出現)閉眼困難

(3)呼吸肌無力四肢無力、臉部肌肉無力→表情↓、無法維持坐姿與走姿。

4.診斷:抗膽素脂酶藥物之測試

(1)方法:Tensilon TestNeostigmin(Prostigmin)Test(+)

(2)原理:刺激神經肌肉接合作用,短暫增強肌肉收縮力;若症狀改善,則可以確立診斷。

5.治療及護理

(1)抗膽素酯酶Anticholinesterase(最常使用)

a.種類:MestinonProstigmin

b.原理:使ACH↑,過量會有尼古丁效應

c.副作用:過度流涎、流汗、腹瀉、腹絞痛、HR

d.最好飯前45分鐘~1小時服用

e.病況改善後可逐漸減少劑量,維持低劑量給藥

(2)避免鎮定劑,以免↑無力感;藥物只能改善症狀,無法治癒

(3)衛教

a.鼓勵早上活動,活動間能有ㄧ段時間休息,避免過度疲倦。

b.飯前1小時服藥改善吞嚥困難的情形

c.鼓勵深呼吸有效咳嗽,減少呼吸道感染。

d.進食避免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

e.避免高醣,維持正常體重。

f.女患者避免懷孕

(5)觀察重症肌無力危肌與膽鹼激性危象

肌無力危象與膽鹼激性危象之比較

類別

導因

臨床徵象與症狀

治療

肌無力危象

Ach

月經經期、感染溫度過高、及藥物不足Tensilon test(+)

1.全身無力、呼吸窘迫

2.咳嗽及吞嚥反射消失

3.血壓↑、呼吸和心跳↑

1.立刻通知醫生,注射抗膽素酯酶,增加膽鹼藥物劑量

2.使用呼吸器維持呼吸功能。

膽鹼激性危象Ach

藥物過量Tensilon test(-)

1.唾液和痰液↑

2.HR↓、BP

3.腹痛、腹瀉、噁心嘔吐。

1.停用膽鹼藥物

2.Atropine(拮抗劑)HR↑、防心律不整及腹瀉。

()奧爾茲海默氏症

1.病理生理學

(1)是慢性、漸進性、不可逆的腦神經退化疾病腦內基底神經核的神經元數目↓,主要破壞大腦皮質→嚴重大腦皮質萎縮(尤其是額葉)、腦室擴大

(2)神經傳導物質改變

神經傳導物質

處置/藥物

麩胺酸過度活化

NMDA受體拮抗劑

抑制麩胺酸持續破壞腦細胞。

donepezilgalantamin

乙醯膽鹼↓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改善記憶力等認知功能

memantine

NE

(3)死亡後的腦組織檢查,顯微鏡下有四個特徵

a.神經澱粉樣蛋白質斑塊

b.神經纖維糾結

2.特徵

(1)疾病初期腦波正常,末期腦波才呈現緩慢波

(2)沒有可用來診斷的測驗,能確立診斷是死亡後的腦組織檢查。

3.病因與危險因子

(1)基因遺傳

a.早發型:11421對體染色體基因變異

b.晚發型:19對體染色體基因變異(APOE4基因)

(2)年齡大:會隨年齡增加→發病率↑。

⑶腦部有類澱粉蛋白堆積。

(4)其他:病毒感染、鋁中毒、女性、低教育程度、頭部受創。

 

癲癇

抽搐發作是大腦皮質突然不正常放電,而癲癇是重複性的抽搐發作

()泛發性抽搐發作

種類

大發作

癲癇重積狀態

典型的大發作型抽搐

年齡

任何年齡

突然中斷服藥者

先兆

前驅期先兆有助診斷放電的原始位置,可能有或無先兆(如一側有閃光)

 

症狀

1.怒號、失去知覺倒地

(1)強直期牙關緊閉,約10~20

(2)陣攣期:規律放鬆收縮1~3分、失禁

(3)恢復期:10多分後清醒

2.發作後:疲倦、嗜睡、肌肉酸痛。

1.陷入昏迷、重覆發作,每次連續大發作超過30分鐘,是會致命的急症

2.腦的代謝增加→氧供應匱乏→永久性腦傷

 ()注意事項

1.觀察癲癇種類

(1)首要步驟→維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提供100% O2

(2)須安排合適的體位

(3)須安排施行抽吸,預防異物吸入

(4)使用床欄護墊,避免受傷

(5)若發作後2小時內病患未醒來,應通知醫師

(6)急性發作時給予Valium(Diazepam)

2.有先兆時

(1)首先立刻臥床休息,床欄邊放置護墊;協助個案側臥→引流

(2)放入壓舌板,防止咬傷舌頭或兩頰。

(3)活動假牙需取出

(4)鬆脫緊身衣物,以襯墊保護病人頭部

(5)移開可能碰撞的尖銳物品

3.禁止

(1)以張口器撬開咬緊之上下顎

(2)約束帶約束病人。

(3)壓額抬頸法展開病人呼吸道。

(4)發作時將毛巾或壓舌板硬塞入牙齒

4.可外出活動,但隨身攜帶識別証件。

5.發作時留在病床旁,隨時觀察及作記錄,記錄抽搐的順序部位

6.按時服藥

(1)避免

a.突然停藥→會誘發癲癇重積狀態

b.強光刺激喝酒、發燒、缺氧、增加運動量→抽蓄發作

c.多種低劑量藥物一起併用→無效果。

(2)發作才服用無效,主要是預防發作但不一定可完全控制

(3)強調規則服藥之重要性

(4)調藥期間症狀未穩定時,不要開車或操作機械

(5)藥物

藥名

副作用

預防措施

Dilatin

(phenytoin)

降低神經元被激發的機會,延長不反應期

成癮、牙齦增生眼球震顫複視、共濟失調(步態不穩)、血鈣降低

1.不可突然停藥或自行調藥

2.定期抽血檢查濃度,療濃度為10-20 mg/L

3和食物與大量體液一起服用,減輕對胃的刺激。

4.避免:喝酒(嗜睡)制酸劑(↓代謝)

5.每天按摩牙齦、增加刷牙次數(2~3/)→防牙齦過度增生

6.不可肌肉注射,IV drip時要用N/S稀釋,速度要慢→↓低血壓與心律不整(房室傳導阻斷)

 

椎間盤脫出(HIVD)

椎間盤(兩節椎體間的軟骨板)的中央核向後凸出壓迫到環狀髓核神經受壓迫,造成慢性下背部疼痛的主因,男性>女性,多30~50歲間。

()部位

1.腰椎及薦椎L4-5L5-S1,共佔90%

2.頸椎C6-7C5-6

()症狀及診斷

1.頸椎

(1)疼痛:頸部僵硬、肌肉痙攣、肩膀和手臂疼痛,患側有壓痛

(2)運動功能改變:手無力、肌肉萎縮。

(3)手的反射消失。

2.腰椎

(1)疼痛

a.下背部持續性疼痛,有時會輻射至臀部、大腿,甚至整條腿。

b.疼痛會隨著咳嗽、用力、站立不動而加劇。

c.可藉平躺將雙膝微屈,並在頭下墊一小枕頭使疼痛緩解

(2)感覺障礙:患側肢體感覺異常及麻木感最常見

(3)運動障礙:患側肢體無力、肌肉萎縮。

(4)膝和跟腱深部肌腱反射減弱。

()診斷及檢查

1.直舉腿試驗(+)

(1)當腿直舉30°以上時→產生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

(2)當腿直舉60~80°時→產生疼痛→L4-5L5-S1間盤突出

2.大腳趾試驗(+)

(1)請個將平躺,將膝和髖關節彎曲成90度,再把膝蓋伸直。

(2)若腳趾軟弱無力→同側腰椎間的神經受壓

3.Kernig氏徵象(+)

(1)請個案將大腳趾用力往上翹,檢查者則往下壓。

(2)小腿往上伸展時,感覺有疼痛或阻力→椎間盤突出

4.X光攝影

可看出脊椎退化,但看不出腰椎間盤是否破裂

()護理原則

1.下背痛護理。(見下背痛處)

2.術後護理。(見前述)

 

脊髓損傷

()急救及評估

1.保持脊椎成一直線,以頸圈、沙袋固定頭部,勿轉動頭部

2.平臥及推顎法來維持呼吸道通暢(最重要)

()症狀

1.一般症狀

(1)完全脊髓損傷:受傷部位以下運動及感覺完全消失

損傷

部位

功能保存

復健潛能

C2-C3

通常會致死、呼吸衰竭

C4

呼吸困難、四肢無法活動

C5

部分肩部及肘部

需要特殊工具

C8

正常手臂功能、手部較弱

可用輪椅移動

(2)不完全脊髓損傷:Brown Sequard症候群

a.原因:脊髓的半側切斷所致。

b.症狀

a.同側:運動麻痺、震動及體位感消失、感覺喪失

b.對側溫痛覺喪失

2.特殊症狀

(1)脊髓休克

a.脊髓受到急性損傷後數分鐘內→受傷以下喪失神經反射、運動、感覺以及自主神經活動症狀會持續1~6

b.症狀(病灶以下出現)

a.脊髓反射完全消失

b.傳導受阻:腸道與膀胱張力消失麻痺性腸阻塞、大小便瀦留;頸椎或胸椎受傷→低血壓、BTPR、呼吸困難。

c.感覺功能喪失:喪失疼痛感、本體感、觸覺、溫覺、壓力感與內臟之感覺。

d.肌肉張力喪失弛緩性麻痺

(2)神經性休克

a.多發生於頸椎或高位胸椎受創(通常是T6以上)腦幹無法將控制生命徵象的衝動傳到胸椎的交感神經→心血管的改變;與脊髓休克同時出現。

b.特徵:病灶以下交感神經失去作用

a.血管擴張→姿位性低血壓BT

b.HR

c.無法排汗

(3)自主神經過度反射

a.發生部位

頸部或高位胸部脊髓(T6以上)受傷→導因的刺激→受傷部位以下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b.時間:常見於脊髓休克期後

c.導因:膀胱過漲(最常見)、大便嵌塞、皮膚受壓或疼痛。

d.症狀

(a)病灶以下(交感神經受刺激)

陣發性高血壓、皮膚起雞皮疙瘩、豎毛肌痙攣、血管收縮、皮膚蒼白。

(b)病灶以上(副交感神經受刺激)

心博過緩、動脈擴張、皮膚發紅、鼻充血、視力模糊、視網膜出血、博動性頭痛、臉部及頸部潮紅、大量出汗、噁心。

e.處理

a.立即抬高床頭45C,預防眼內與顱內出血

b.q2h翻身時保持脊椎呈一直線(用圓滾木)

c.找出刺激源並去除,例插尿管。

 ()處置

1.治療原則為減壓、重新排列及穩定

2.維持脊椎之穩定性及正常排列(見下背痛處)

3.早期進行減壓性椎間板切除術合併融合術,可保存脊髓功能

4.膀胱訓練計畫(見泌尿道上下運動神經元神經性膀胱)

5.腸道功能的維持

(1)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纖

(2)利用胃結腸反射在進餐後(早餐後較佳)刺激腸道排空

上運動神經元性(痙攣型)

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型)

1.飯前15~20分予Dulcolax栓劑。

2.配合胃結腸反射,飯後30分鐘作腹部按摩。

3.戴手套用手指刺激肛門。

4.可使其規律排便。

3.肛挖,肛門刺激無效

4.難規律排便。

 

文章標籤

凌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