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行政 考前30分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抄襲從事營利行為者追究法律責任

一護理管理:季麗絲(Gillies D.A.),用系統理論說明護理管理過程。

()輸入

()轉化資料收集(第一步驟)、規劃、組織、人員管理(排班、在職教育)、領導、控制

()輸出:病人照顧品質、人員發展、研究結果

()回饋

 

二行政理論與護理應用

()傳統理論時期(古典理論時期):將員工當機械管理

1.科學管理理論:泰勒(TaylorF.,科學管理之父運用時間及動作的科學研究,找出最有效率的方法來完成任務。強調工作應發展一套科學、有效率的方法

               2.管理程序學派:費堯(FayolH.),管理程序學之父重視14項管理原則。

3.層級結構模式(官僚模式)理論:韋柏(WeberMax)組織理論之父強調「法定權力」,即強調法規的約束,一切業務依照法令規章行之,並有嚴格的獎懲制度。

()修正理論時期(新古典理論時):人際關係學派,重視人性化管理,強調心理因素及人際關係

1.需要層次論:馬斯洛(Maslow)人本心理學之父。著重激勵及「人」的研究。人需要層次由低而高:生理à安全感à愛與歸屬感à自尊à自我實現

2.XY理論:麥克葛羅格(McGregor)

(1)X理論悲觀主義,近似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主張人生性厭惡工作、都需嚴格管制

(2) Y理論樂觀主義,近似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人天生喜歡工作、都會自動自發

3.霍桑實驗:梅育(Mayo)研究工人行為與工作效果之關係,強調人際關係、心理因素會影響工作表現。

()新進發展理論時期(1961~現今):將管理理論整合。

1.系統觀念學派:

(1)輸入(Input):收集資料、評估。

(2)轉換過程:擬定護理診斷及護理計劃和目標、執行護理計劃

(3)輸出:減少患者的疼痛、避免合併症、病人滿意度。(護理照顧後的結果

2.權變理論:沒有一套絕對的組織原則,強調權變及變通的重要,要把工作、組織和人作最佳配合。

3.Z理論:大內(Ouchi),強調集體參與式與人性管理決策。例如:病房採用護理品管圈,員工共同參與決策。

 

三規劃

()意義: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過程、管理功能的第一步、首要工作是要訂出目標。

()具備的條件:「六WWhatWhyWhenWhereWhoHow(無Which

()規劃種類

1.策略性計劃:是組織目標,由高層主管 (院長)負責,.較有彈性視環境改變而改變

2.營運性計劃:是各部門之目標,由中層主管(基層主管、護理長、督導)負責,.較無彈性

()規劃的步驟:

   確認組織的使命與目標SWOT 分析(Sstrength優勢、Wweakness):劣 勢、

    Oopportunity):機會、Tthreat):威脅)制定策略執行策略評估結果。

 

四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bjectiveMBO):

()定義:

由主管運用參與的方式與屬下共同制定目標(Y理論),並定期評估目標的進度。

()重點

1.強調目標的重要,建立具體行為。例如:「院內感染率設定在5%

2.將組織目標轉成各單位的具體目標,定期評估以達到控制的目的。

3.MBO會幫助員工,更認同組織的任務與目的,進而增加生產力,同時它也間接幫助推動整個組織往前邁進,當每一位員工列下的目標管理,都與其直屬主管相配合的時候,不但可提高員工自尊與自我實現的層次,同時無形中也將整個組織上下目標一致地團結起來。

()程序:首要步驟目標設定(SMART 原則制定目標) 行動規劃(執行) 自我控制定期檢討(評值,追)

()MBO的四大要素

1.目標設立:明確及可衡量之具體目標是首要的基本要素SMART 原則:Specific(明確的目標)、Measurable(可衡量、量化的數值)、Attainable(可達成的目標)、Relevant(和組織、策略相關的)、Time-based(有明確的截止日期)。

2.參與決策:主管與部屬共同設定目標

3.限期達成目標:明確的工作期限

4.回饋:定期評估,修正;維持持續性→目標品質提高

 

五決策

()決策是是規劃的核心,是在數項方案中選擇最好的方法(最困難的步驟)每一項管理實務都含有決策。

()決策過程包括:界定問題確立決策準則列舉可行方案分析方案利弊執行方案。

()決策的模式

 

獨裁

商量(諮商)

團體II

授權

I

II

I

II

商量

×

×

個別

全體

全體

×

決策

主管,根據自己手頭情報

主管,由部屬處取得情報

主管

主管

主管+部屬

部屬

()輔助決策之工具

種類

方法及過程

1.腦力激盪

藉著互動和刺激,促使團體成員(1012人)產生自由聯想,產生創新的處理方式。屬於團體決策。

2.模稜兩可式德菲法;曖昧方式)

團體領導者將問卷寄給團體成員,徵求他們的意見à匿名問卷回收後,統合意見à再寄出第二份統合過的問卷à要求成員們對新統合的目標再提出意見à一再的循環及統合分析問卷,直到大多數之團體成員均贊同。

 

六預算

()名詞解釋

名 詞

意 義

例 子

1.耗用成本

當期即獲得利益的

薪資、租金等

2.遞減成本

以後陸續回收利益的

原料、機器

3.直接成本

可以直接歸屬於某標的(成本中心)之成本

護理人員薪資(屬於護理部成本)耗材費

4.間接成本

不可以直接歸屬於某標的(成本中心)之成本,須利用分攤方式歸屬者

房租、水電費(需各部門共同分擔的成本)

5.直接人工成本

其對工作有直接的貢獻

護理人員的薪資

6.間接人工成本

其對工作無直接的貢獻

行政管理者的薪資

7.固定成本

不隨活動水準增減而變動的成本,即使業務量發生變動,亦不隨之變化

每月的租金

8.變動成本

隨活動水準作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水電費、醫療材料費等

()預算的目的

1.能有效的運用資源:最基本目的

2.提供管理績效評核的標準

3.提供管理的功能

4.提供溝通的功能

5.可為決策的基礎

()預算的種類

1.人力預算:員工的薪水、臨時人員之費用

2.資本預算:購買土地、建築和裝備之費用及折舊費用

3.營運預算:用物成本、小型儀器維修及經常支出之費用。

()預算的形式

1.零基預算Zero-Base Budget):每年重新評估各新舊計劃之成本,以做為預算的基礎目前醫療衛生機構最盛行

2.傳統預算:參考過去之業務及用途來擬訂預算。

3.彈性預算:金額不固定,依據環境實際變化情況而調整預算。

4.固定預算:金額固定,是以正常的某一業務量水準為固定基礎而編製預算

()損益平衡之意義

1.總收益等於總成本時,就是達到損益平衡

2.營業收入超過「損益平衡點」→利潤;少於「損益平衡點」→虧損

3.「損益平衡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愈低愈好。

4.營業收入-損益平衡點=利潤

 

七傳統組織結構的原則

()統一指揮原則:僅對一位具有決定性的管理者負責

()賦予所需之權力原則:當對一位屬員交付一項特殊任務時,同時也應授與其足以完成任務所需之權力。

()持續的責任原則(絕對性原則):上對下有命令的責任,下對上有報告的責任

()例外原則:有些組織中,屬員通常被要求僅在偏離正常運作時,方得向上報告

()專業化原則:將有類似專長者,聚在一起。例:護理部、外科部。

()管轄幅度:組織階層越高的管理者管轄幅度應該越小。

 

八組織結構的型態

()簡單式結構:扁平的組織型態,只有一、二層級,如:私人診所

()功能式結構圖:具備類似功能性專長的工作人員集合在同一部門如:大型醫院

()部門式結構圖:組織的一級單位互相獨立,每個分部都由一位主管領導。例如:醫學院與附設醫院

()矩陣式結構(適應性組織模式;有機性模式)包括兩種命令路線,綜合功能式與部門式結構的優點。例如:加強醫護中心;護理人員在工作分派屬護理部管轄,在照顧病患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受加護病房的主任領導。

 

九組織結構圖

()意義

1.表現組織結構的方法,可顯示組織的概要、各種基本正式關係、管轄範圍、溝通路線。

2.以實線表示正式的管轄路線,虛線表示非正式的關係

()層級

1.排列:以金字塔形組成,依能力、權威一層層排下來。

2.權力:有最大決定權的人在上,較少權力的人在下。

()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直接受管理者管理的人數太窄屬員受到太多的控制→抗拒或依賴,太寬:屬員所能接受的指導有限或控制太少。

管理幅度

組織結構形狀

權力分怖

高聳

集權

扁平

分權

 

管理幅度與組織權力分佈

 

十長型與扁型組織

()長型組織:管理層級比較多,管理幅度較小,對人員可以嚴格監控。少數的上位管理者擁有大多數的決策權基層人員所受的監督就越多。適用於大型醫院

()扁型組織:管理層級縮減到最少,管理層級比較少,管理幅度較大,管理者須向下授權織內的溝通管道變得比較直接、簡單且快速扁平組織使用較民主的管理方式,因此有較高昂的員工士氣。

 

十一授權

()原則

1.依著工作範圍的原則:授權內容和部屬的職責任務有關。

2.功能性職權的原則:例行事務或專門性工作,因組織內部已有某些明文規定,可援例授權。

3.金字塔形狀數量的原則:職權的授與越多層次,工作的範圍與職權越清楚。

4.指揮統一的原則:一位下屬只能接受一位上司的指揮。

5.絕對職責的原則:下屬出問題,上司也要負責及受處罰。

6.職權與職責均衡的原則擔負職責必須具有相對等的職權

()授權的基本觀念

1.授權是基於對部屬的信任,即「你辦事我放心」。

2.授權是循序漸進,是在他人能力所及且能控制的情況

3.授權建立在雙方有共信、共識。

4.授權並不是完全授責,主管仍需負部屬做事的成敗責任

5.授權要充份與明確,授權除賦予責任,同時也要給予職務上的權力

6.授權之監督是放在決策過程上而非成果之上。

7.授權可由部屬之工作成熟而減少其監督程度。

8.不可重複授權

9.公開授權

 

十二中央集權和分權:依授權範圍的大小來區分

()集權授權程度低,決定權都在高層

()分權授權程度高,決定權在低層。分權程度越高的機構,表示基層較不受監督,可以有做比較重大決策的權力。例如:由單位護理長做預算計劃

1.組織結構的型態較傾向於「扁平」

2.優點:

(1)能鼓勵和培養優秀管理人才。(â人員流動率)

(2)因職權和職責的階層完整化,組織較有績效。(á單位間溝通)

(3)各單位主管有較大的自主權可反應該單位特性及決策能力。

(4)決策者接近問題的現場,對問題的解決省時且有效率,及時滿足病人需要。

()比較集權與分權組織

 

集 權

分 權

1.比較適合大型的機構,因有足夠的員工建立多種部門的架構。

2.減少部門與部門間發生衝突的機會。

3.省略不必要的部門之間的溝通。

1.員工有決策權而覺得自己重要,工作較有動機及投入感。

2.民主的分權氣氛下,員工覺得受尊重。

3.工作有彈性,成員間良好的人際關係,對組織也較有忠誠度。

4.使上位管理者節省許多原來花在做行政決策,或長期規劃上的時間。

 

十三直線主管與幕僚人員

()直線職權:主管對其下屬所擁有指揮的職權包括發佈命令及執行決策。例如:護理部主任à副主任à督導à護理長à副護理長à護理人員。

()幕僚職權:提供建議及協助他人執行其職責之權力,本身無決定權。例如:護理研究部副主任

()功能職權:對一些例行事務或專門性工作已有明文規定,主管可授權給幕僚部門或人員在一定範圍內自行決定介於「直線職權」與「幕僚職權」間的指揮權。例如:感染控制中心

 

十四工作評值

()季麗絲(Gillies1982):能力(CapacityC);生產(ProductivityW);薪水(PayP)。

分 配 模 式

護理人員認知

結   果

CWP

薪水合理化

平衡狀態、合理報酬

CPW

薪水超過應得的

內疚、罪惡感

CWP

薪水不合理化

工作不滿意度增加疏離工作。

PWC

薪水太高

能力不足引起心理壓力、憂鬱感。

WCP

工作量太重、薪水太低

剝削懲罰、工作不滿意度增加

PCW

薪水超過工作績效

感到焦慮,引起其他人員不滿

()工作評值過程

1.工作分析:工作評值第一步

(1)明確瞭解工作的特質(任務、責任、內容)

(2)進行工作的條件(知識、技能、個人特徵)

2.收集工作的資料

3.工作描述(工作說明書)

(1)意義:描述一特定工作的責任、職權範圍及擔任此項工作的必備條件

(2)內容包括工作職別(職稱如護理長、督導)工作摘要(描述工作的目的、性質、責任範圍)職責、工作資格(執行工作所需具備的條件及特質,如學歷、專長)

()工作評值的方法

1.質性分析(非量性分析)

(1)工作排列法Job Ranking工作分級法):

a.依階層作比較排列,省時及簡單

b.範例:護理部主任→護理部副主任→臨床專科護理師→護理人員→護佐。

(2)工作分類法Job Classification):

a.依工作的資格、性質給予職務分級,級數明確

b.範例:公務人員的職等與俸級。                  

2.量性分析

(1)因素比較法Factor Comparison):

a.依工作因素比較及分析,組織中各個職務,非常耗時

b.可報償因素:心理需求、身體需求、知識技能需求、職責及工作情況

c.範例:護理人員給薪標準,身體需求10000+心理需求5000+知識技能需求12500+責任6000+工作情況6000=39500元。

(2)評分法Point System):點數制度系統

a.最廣泛使用

b.適用於因素條件類似的機構,如醫療體系

c.範例:護理長18點,給薪54000元;護理人員12點,給薪36000元。

 

十五護理部的宗旨:目標與理念

()宗旨:教育、研究與服務三者結合。

()目標:服務病人(最大目標)

 

十六護理長與角色模式

()Mintzberg的角色模式

1.人際關係的角色:激勵護理人員士氣、排班、考核工作人員效率。

角色

意義

例子

1.傀儡

護理長的功能如病房的象徵者。

貴客來訪、陪伴在側:代表病房參加會議。

2.領袖

領導部屬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督促人員、排班、考核、教學。

3.聯絡者

建立溝通網路。

與其他小組成員取得聯繫。

2.資訊的角色:

 角色

意義

例子

1.監督者

核對護理活動業務與資料

巡房、核對醫囑的處理。

2.傳播者

將資料與部屬分享。

傳達上級命令。

3.代表者

病房發言人。

代表護理人員與其他成員協商。

3.決策的角色:花最多時間

角色

意義

例子

1.企業家

策劃病房業務。

擬定年度計劃。

2.騷亂的平息者

衝突的調停人。

 

3.資源的調配者

決定資源的分配。

提供患者足夠的人力及物力。

4.調停者

扮演誤判者角色,與他人進行溝通。

向直屬上司申請增添護理人員,送儀器維修。

 ()HolleBlatchley等的角色模式:

1.CCare-giver professional):專業照顧的提供者

2.OOrganizer):組織者。

3.MManager of personnel):人事的管理者

4.PProfessional manager of care):患者照顧的專業管理者。

5.EEmployee enducator):員工的教育者

6.TTeam Strategist):小組的策劃者

7.EExpert in human relations):人際關係的專家。

8.NNurse-advocate):護理人員的諮詢者。

9.CChange agent):改變的製作者。

10.EExecutive and Leader):行政主管和領導者。

 

十七病人分類系統(PCS):影響護理人力之預算

()護理人力之需求量可依病人需要量訂定。

()可以測量護理工作之績效

()護理費可依病人分類,有不同之收費

()可以更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員之工作量

()可以達到長程之人力規劃

 

十八醫學上之病人分類系統:(無法反應護理需求,不適用護理分類)。

()診斷關係群Diago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病人診斷(手術)、年齡及合併症等

()醫療疾病嚴重度分類系統,一種預先設定好且固定的健保給付方式

 

十九護理上之病人分類

()原型分類法

1.分類依據:護理時數

2.考慮因素:病人進餐程度、沐浴是否需要協助、大小便進行情況、特殊治療的需要、自我活動能力、所需護理的程度、情緒支持需要程度。

()因素分類法

1.分類依據:護理活動

2.分類方式:將護理活動換算成點數,再依總點數將病人分類。例如:RMT-PCS量表

(1)嚴重度指數(Acuity Value):嚴重度指數áà愈嚴重à護理時數á

(2)工作量指數Workload IndexW.I.):每一類病人人數乘以嚴重度指數所得之和

(3)平均病人嚴重度Average Acuity):工作量指數除以病人總數

(4)護理人力計算

a.護理時數=(護理人員數ⅹ一年內實際工作天數ⅹ每日工作時數)/(病房中病床數ⅹ占床率ⅹ365)

b.佔床率(住院人次ⅹ平均住院日)/全院床數ⅹ30=住院病人數/總床日數

c.代班係數365/實際工作日(約1.5人)

 

二十評估護理活動所需的時間

方法

定義

優點

缺點

經驗判斷法

依過去之經驗加以判斷

.迅速。

.不科學。

自我記錄法

由工作人員

.可正確地記錄

耗時

直接觀察法

.由觀察員直接觀察。

正確

需經訓練之觀察員

工作樣本法

採隨機抽取樣本觀察

合經濟效益

.所得資料較粗略

.需要仔細地安排觀察時間

預測動作時

間法

分析各活動之基本動作,並分別測得各動作時間。

標準統一

不適合變異性高的活動

 

二十一排班的類型

類型

排班者

優點

缺點

集權式排班

主任或督導

可靈活運用人力

排班者不能真正瞭解各個單位的需要

分權式排班

護理長

能真正瞭解單位的需要,作有效的安排。

人力若不夠,自行解決

自我排班

工作人員

1.離職率降低

2.護士的自主性增高

3.護理長節省排班的時間

4.護士滿意度á

 

△人力配置→白班:小夜班:大夜班=50%:30%:20

 

二十二排班的方法

()傳統式排班:由護理長依單位需要排班

()電腦資訊系統排班:將資料輸入電腦排班

()週期性排班

1.屬一預定、重複的排班模式

2.優點

(1)節省護理長在排班時所花費的時間

(2)全體員工很公平的獲得休假的機會。

(3)每位員工均能預先的獲知自己的工作日與休假日。

(4)每日均有固定的員工上班

(5)班的變化較少

 

二十三倦勤

()缺勤率(時間損失比)(缺勤之日數/應有之工作日數)100

()缺勤發生率=(當年缺勤之人數/該年員工總數或平均人數)100

 

二十四流動率

()流動率對組織的影響:

1.普賴斯:認為流動率超出50%,有潛在性的危害。

2.高爾克:理想的年流動率應在510%

()流動率=(每月離職人數/該月平均人數)100

()自願離職率=((某時期內全部離職數-非自願離職數)/該時期內平均人數)100

 

二十五激勵工作人員:赫茲伯格的二元因素理論(Hertzberg¢s Two-Factor Theorg

()影響滿足因素(激勵因素):指會增加工作動機,相當於馬斯洛需要層級論45層次

1.成就感、自我實現

2.被認定感

3.工作的責任感

4.能力增強的體驗、升遷。

()影響不滿足因素(保健因素或維持因素):影響工作人員的滿足 ,相當於馬斯洛需要層級論123層次

1.管理政策領導方式、無能的監督    

2.薪水

3.人際關係。   

4.工作氣氛的和諧

5.工作的安全感等。 

 

二十六人力運用:交叉訓練

護理主管可安排2~3個相同屬性的單位,平時即建立彼此相互輪調的關係,促有能力做彼此間的暫時支援,此種訓練稱之為交叉訓練(Cross Training),例如:冠狀動脈病房、內科加護病房和血液透析室,及手術恢復室、外科加護病房和創傷中心等均為相同屬性的單位。

 

二十七護理人員專業能力進階制度

()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進階制度概念架構

1.N1生手需要明確指引來執行護理措施,故而學習並確實執行基本護理,成為首要課題。

2.N2進階學習者:能全面性、整體性的評估護理需要

3.N3勝任及精通者:能夠將自身經驗經由教學方式,帶領新進人員

4.N4達到專家境界的人員:除執行臨床病患直接照護外,經由研究,找出更適當的病患照護模式。

 

 

 

N4 (專家)

研究+專科護理

 

 

N3 (勝任、精通者)

教學+整體性護理

 

N2 (進階學習者)重症護理

NN1 (新手)基本護理

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進階制度概念架構

()護理人員專業能力訓練重點。

職級

專業能力訓練重點

 

 

 

 

 

N

N1

1.形象塑造及禮儀認識。

2.常見疾病。

3.常見檢查與治療。

4.常見藥物。

5.常用護理技術(包括心肺復甦術)。

6.常見病人護理問題。

7.護理記錄介紹。

8.法律倫理與護理(醫療法、護理人員法介紹及護理病人之倫理困境)。

9.問題分析與處理(I):文獻查証、讀書報告。

10.品質保證(I):護理品質概念並參與活動。(含身、心、社會層面個案評估)

11.跨領域團隊共同照顧。

 

N1

N2

1.重病病患的護理

2.護理與法律(醫療糾紛案例討論)。

3.護理生涯規劃。

4.問題分析與處理(II):案例分析、個案討論

5.品質保證(II):如何制定護理標準並參與活動。

N2

N3

1.教與學:給予新進人員或護士指導

2.危機處理。

3.問題分析與處理(III):個案報告

4.品質保證(III):持續性護理品質改善之執行方法

5.認識健康相關政策。

N3

N4

1.護理行政(含成本分析之概念)。

2.研究概論。

3.問題分析與處理(IV):專案設計。

4.品質保證(IV):持續性護理品質業務改善報告。

 

二十八職權

()意義:經由正式法律途徑所賦予某項職位的一種權力

()型式上的職權:與各人職位相關

()功能上的職權:與各人的能力素質有關

 

二十九影響力

()意義:會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不一定與職權有關

()種類:

1.與組織有關(與職位有關)

(1)脅迫影響力(強制權):是基於威脅與害怕。例:調職、扣薪、考績降級

(2)獎酬影響力(獎賞權):是因為部屬希望上級的獎勵和酬勞。

(3)法統影響力(合法權):影響力是來自於合法職位

2.與個人特質有關

(1)專技影響力(專家權):一個人因擁有特殊技術及知識,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從。

(2)榜樣影響力(榜樣權):由於個人的高貴情操、以身作則,部屬自願追隨

(3)資料影響力(資料權):因某人擁有對他人有價值的資料而產生影響力。

(4)敬仰影響力(尊重權):一個人因德高望重,使他人感到敬畏。

(5)關係影響力:個人連結具有影響力和聲望的人物。

 

 三十領導理論

()行為論(Behavioral Theories

1.領導行態:

種類

領導風格

適用情況

獨裁式

權威式

1.強力控制、發號施令。

2.成員服從命令

3.批評、懲罰部屬。

1.急需明確指令的緊急狀況、ICU

2.部屬為新進人員

3.單位剛成立未上軌道

民主式

1.提供資料,罕於發號施令

2.由群體討論做決策

3.鼓勵、協助部屬

4.↑協調合作、工作士氣

1.需長期共事的人,例如:醫療組織

2.員工技術成熟。

放任式

1.不主動、不給建議。

2.群體有完全決策權

1.成員為高度自動自發、專業專家

2.不適用於健康照顧機構

參與式

1.提供大方針

2.員工提意見,再由管理者做最後決策

1.成員技術成熟,需克服阻礙及增進動機時

2.目標管理

2.任務導向與關係導向:

(1)管理方格理論:白萊克(Blake)及毛頓(Mouton)提出,基本領導類型:關心工作(生產量)及關心人員

(2)「工作中心式」與「員工中心式」理論:李克Likert)提出→「員工中心式」領導生產力高

()情勢理論(Situational Theories):隨著環境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領導和管理的方式

1.徑路-目標理論:毫斯及密契爾(House and Mitchell1974

 

領 導 行 為

意  義

適  用

(1)指導式領導 

指派工作、澄清角色和程序規則。

指導新進人員時

(2)支助式領導

關懷部屬、給予支持

易引發不滿之工作的人員

(3)參與式領導

與部屬共同討論計劃

工作需獲得共識時

(4)成就導向式領導

為工作訂定計劃、挑戰性目標

成就需求高且競爭性強之成員

2.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費德勒(Fieldler)提出影響領導型態有三因素,包刮領導者與部屬的關係任務結構領導者之地位與權力

3.領導的生活週期理論:賀保羅和肯耐斯(Paul HerseyKenneth H. Blapchard)提出領導者領導部屬時,是依著部屬的成熟度,將其領導行為作不同程度的調整

 

三十一問題解決法

()問題解決的原則

1.確認對組織的利益影響最大的問題,先解決大問題à小問題。

2.可分配問題給部屬,使其遵照組織政策解決之,增進其自主性。

3.處理大而複雜的問題時,宜諮詢專家

4.解決大問題時,可忽視某些細節,因為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之道

()問題解決的步驟:確立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是首要步驟)→收集資料→規劃行動評價。

 

三十二衝突

()衝突的類型及原因

1.發生於個人內在的衝突Intra-Personal):內在價值觀與外在要求衝突、工作過荷

2.發生於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的衝突價值觀與領悟力的不同、溝通不足、角色期望不

()衝突的處理措施及適用時機:Thomas1976)提出

處理措施

適用時機

安撫

雙方態度合作、非獨斷

逃避

雙方態度不合作、非獨斷

整合

雙方態度合作、獨斷

支配

雙方態度不合作、獨斷

妥協

雙方態度可合作、不會很獨斷

()衝突處理的結果:.雙利雙贏,要雙贏首先要讓對方如願以償。

()衝突處理的方法:採面對面溝通是最常用的。

 

三十三組織的改變

()改變的過程中的三項基本因素:主導改變者改變標的改變環境

()改變的層次

1.第一級:知識或認知上的變化

2.第二級:態度上的變化

3.第三級:行為上的變化

4.第四級:影響整個組織系統的複雜驅力之變化(最難達到的)

()路因(Lewin)改變理論:

1.解凍期:激發改變動機的階段。確知問題的存在,感覺到改變是必須的,其三個原因為:

(1)目前的狀況與自己的期望不符合

(2)對目前工作狀況感到不妥,產生罪惡焦慮感

(3)認為改變可消除目前狀況的不當之處

2.改變期:實際操作及改變的時期。收集資料以了解改變的狀況,達到認同及認知上的再確認。

3.再凍結期:使改變後的新形勢穩固及安定

()季麗絲(Gillies1989)改變策略:

1.改變時的權力分配:(決定權)

(1)單向性權威權力在最高主管

(2)授予性權威權力交由部屬

(3)分享性權威與部屬相互協調、工作人員參與改變的過程,此最具有改變效益

2.改變的策略:

(1)結構式改變策略:改變組織的架構與技能。例如:改變組織圖

(2)權威式改變策略:採命令、威脅及懲戒來改變。

(3)說服式改變策略:「出賣」改變理念,強調改變的優點與利益。

(4)逐步式改變策略:先執行一部分計劃後,再進行下一部份計劃。例如:較複雜的改變計劃。

 

三十四溝通的種類

()下行性構通上司或主管對部屬下達命令

()上行性溝通:下級人員將意見向主管報告。例如:護理長報告督導

()平行性溝通(側行溝通):同一階層之單位之溝通。例如:護理長之行政會議、兩個病房的業務協調、N彼此協商班別

()斜行性溝通:不同組織層級的單位或個人的溝通。例如:護理部向外科主任溝通、護理長與老師協調護理實習事項等

 

三十五時間管理

()造成時間浪費的因素

1.內在因素:如:在同ㄧ時間想做太多的事。缺乏組織,想到ㄧ件,做ㄧ件。沒有計畫或計畫不周全。拖延的習慣。事必躬親,未能授權。不好意思說「不」。

2.外在因素:如:電話干擾。社交應酬太多或外出洽公太多。工作夥伴能力不足。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1.應用80/20原理:又稱為柏瑞圖原理(Pareto principle)或重點管理原理,也就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原理」,只要掌握重要的少數(20%)即可完成事情的多數(80%)

2.設定目標,擬定計畫,並安排每天的工作順序

(1)第ㄧ優先:指重要、緊迫的事,也是今天「必須」做的事。

(2)第二優先:指重要、不緊迫的事,是今天「應該」做的事。

(3)第三優先:指不重要、但有點急迫的事,是今天「可以」做的事。

(4)第四優先:指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是每天例行的事或自己想做的事。

3.運用「能力曲線原理」或「黃金時段原理」

(1)充分認識個人最佳工作時間

(2)運用個人每天在體力、活力最旺盛、最高峰時段,做最重要事情。

 

三十六護理品質保證:SPO」理論模式

範 圍

內容

目 的

內 容

護理結構Structure S

包括與醫療活動有關的各項條件及作業

審核護理部的硬體估計資源是否有利於護理品質的產生,護理人員是否與環境相輔相成

職責的描述、用品供應、環境設備、護理人員的素質、在職教育課程表、組織結構

護理過程Process

P

主要是醫務人員於執行醫療過程中,種種的行為與活動的品質

評價護理人員執行護理時,是否依照期望之護理活動的標準程序來達到完整性和合理性。

護理稽核表、護理能力測量表、患者品質測量護理表、觀察N執行護理過程

護理結果Outcome O

係指病患在照護處置前後狀態的改變

評量病患在接受護理後,健康狀況恢復的成效及滿意程度,最具體可信度高

假如測門診患者的護理品質,內容包括:病患對門診時間的認知、對醫療服務之滿意度

 

三十七品管圈

()意義:指在一個性質相同的工作環境裡員工自願組成的小團體,定期聚會,以自主的力量來推行品質管制活動的小團體

()品質管制圈的模式:QUACERS

1.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QUA):病患的照顧是否達到理想。

2.成本效率Cost EffectivenessCE):評估各單位的人力、物力是否有浪費的情形

3.危急事件管理Risk ManagementR):病患與工作人員的安全和保險是否已考慮

4.工作人員的需要Staff NeedsS):任何對工作人員切身有關的事物(薪水、福利、昇遷、管理等)是否改善或溝通。

()品質管制圈的過程:尋找問題→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找尋解答→評估結果→報告成果。

()品質管制圈的功能:提高員工士氣、增加溝通管道、達到高品質之服務。

 

三十八品管(QC)七大手法:問題解決法

()查檢表:此表是針對問題的本身特性所設計出,調查記錄表格,以便統計分析。例如:門診部病患檢查報告的遺失。

()流程圖:利用各種圖形將工作中各步驟列出,可清楚看出過程中各步驟相關的決策及活動。

()柏拉圖:用於發現造成問題的主要重大原因,按其出現大小(大小)順序排列,做為80-20法則的重點管理使用,以便掌握問題的重心。

()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評估造成問題的原因,進而改善問題

()直方圖:是一種數據分配表,以柱形予以圖式化表示。

()管制圖又稱為修哈特圖流程行為圖,是統計製程管制中,確定業務流程是否在統計管制狀態下的一種工具。

()散佈圖

 

三十九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的方法

方法

優點

1.評語法

寫下一段有關部屬的缺點和能力

可仔細說明績效或行為特質

2.圖形評分法

將各種工作績效設計出不同的分數或等級。例如:5-極好,4-優,3-滿意,2-尚可,1-不滿意。

1.容易測量。

2.省時、省力。

3.核對表(查核表)

行為表現在評分欄上,「是」「否」處打上記號。

1.很清楚的表達績效,但無法分辨每個項目達到的程度

2.用於大量的屬員

4.重要事件記錄法

記下成功或失敗的工作績效

1.最實際方法。

2.促使評價者多接觸部屬。

5.目標管理

主管與部屬共定工作目標。隔一段時間後,彼此討論成敗,再定下一個目標

1.較客觀。

2.部屬加入評價自己工作,可激勵自我成長

()考核表的信度及效度

1.信度:可相信程度。

2.效度:可達目標程度能真正衡量出所評量的內容

()其他績效考核的方法

1.絕對標準: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工作成效,查核員工有無達成此項標準。例如:護理主管常用的「查核表」、護理師國考60分及格。

2.相對標準:受評員工間相互比較,必然有一位最優、一位最差,依序排列。例如:「人員比較法」、入學考試取前面60名。

3.客觀標準:預先設定達成工作目標的個別性標準,再以此工作目標來評核執行成效,屬較客觀評核績效的方法。例如:強調「目標導向」,是一種上司與員工共同訂定的工作目標。

()績效考核的問題

1.光圈效應(月暈效應):指對屬下行為評價得過高如有討人喜歡的個性、好的社交技巧

2.觸角效應:指對員工評價過低的現象。如在考績期前幾天犯了一錯誤、意見與主管相左、平時主管對屬下印象不佳

3.霍桑效應由於對新環境的好奇和興趣,常可造成積極的成果,尤其在初期如在新環境中,知道有人在評價而表現特別好。

4.過寬與過嚴:或稱「極端傾向」,每個人的評估標準都不一樣,給員工比實際表現還要好的評核,稱為「寬容誤差」;相反地,過低的評價,則稱為「過嚴偏誤」

5.類己誤差評估者對和自己有相同特質的員工,打的分數也較高

6.區別力不夠:不論員工的表現差異如何,都給予極為接近的評等也就是只用少數幾個尺度,稱為「集中趨勢」。結果會使得考績沒有顯著的不同。

7.膨脹壓力:認為評核結果過低,會帶來一些負向反應,故使得評核分數有逐漸偏高的趨勢,導致評核教不嚴謹的現象。

 

四十護理評鑑

()醫院醫療評鑑目的

1.教育部評定提供醫護學生合格的實習場所

2.提昇醫院的醫療品質

3.提供「勞保局」給付患者醫療保險費的標準

4.提供大眾求醫的方向。

()護理工作的評量,已由「護理結構」為主的導向,擴展至「護理過程」及「護理結果」的三個層面

 

四十一護理生產力

()護理生產力

()好的生產力具備條件

1.效能Effectiveness):做得對、目標有達成。如:符合宗旨、政策、目標、理想……。

2.效率Efficiency):做得好、強調過程運用。如:速度快、數量多、品質美、成本低

()具有護理生產力的人員

種類

效能

效率

第一等人才

事情做得「對」

工作做得「好」

第二等人才

事情做得「對」

工作做得「不好」

第三等人才

事情做得「不對」

工作做得「好」

第四等人才

事情做得「不對」

工作得得「不好」

()提高生產力之方法

1.組織結構(硬體):改善辦公室設備。

2.工作過程(軟體):改善工作方法、增加知識及技術分析。

3.工作結果:使輸出、輸入比率提高。要訣:

(1)輸入減少輸出增加

(2)輸入不變輸出增加

(3)輸入減少輸出不變

(4)輸入、輸出皆增加,但輸出增加率較大

(5)輸入、輸出皆減少,但輸出減少率較小

 

四十二倫理理論和道德原則

()理論:

1.功利論:使患者獲得最大快樂與最少傷害。

2.形式論:護理行為依著一定的常規和規則。

3.利己論:將自己利益放置第一位,重點在保護自己。

()道德原則:

1.自治:護士對自己的行為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2.無害:注意患者的安全。

3.仁慈:照顧患者時,要有一顆仁慈的心。

4.公正:面臨倫理困境時,先考慮到「公正」。

文章標籤

凌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