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組織 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抄襲並從事營利行為者,追究法律責任
一組織的意義
(一)靜態:從組織的結構上來看組織,組織是由許多部份所構成。如:建築及組織結構。
(二)動態:從組織人員的交互行為來看組織,一群人為完成工作時的行動。如:成員的交互行為。
(三)組織願景:指組織未來的景象和使命。願景必須具備「四C-F」的條件:清楚(Clear)、連貫(Coherent)、一致(Consistent)、有交流(Communicative)及具有彈性(Flexible)。
(四)組織設計過程:使命、目標→環境評估→人力資源評估→政策過程評估
二傳統組織結構的原則
(一)統一指揮原則:僅對一位具有決定性的管理者負責。
(二)賦予所需之權力原則:當對一位屬員交付一項特殊任務時,同時也應授與其足以完成任務所需之權力。
(三)持續的責任原則(絕對性原則):上對下有命令的責任,下對上有報告的責任。
(四)例外原則:有些組織中,屬員通常被要求僅在偏離正常運作時,方得向上報告。
(五)專業化原則:將有類似專長者,聚在一起。例:護理部、外科部。
(六)管轄幅度:組織階層越高的管理者管轄幅度應該越小。
三組織結構的型態
(一)簡單式結構:扁平的組織型態,只有一、二層級,如:私人診所。
(二)功能式結構圖:具備類似功能性專長的工作人員集合在同一部門。如:大型醫院。
(三)部門式結構圖:組織的一級單位互相獨立,每個分部都由一位主管領導。例如:醫學院與附設醫院。
(四)矩陣式結構(適應性組織模式;有機性模式):包括兩種命令路線,綜合功能式與部門式結構的優點。例如:加強醫護中心;護理人員在工作分派屬護理部管轄,在照顧病患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受加護病房的主任領導。
(1)垂直路線:依功能式分工。
(2)水平路線:依特定產品或專案分工。
四組織結構圖
(一)意義
1.表現組織結構的方法,可顯示組織的概要、各種基本正式關係、管轄範圍、溝通路線。
2.以實線表示正式的管轄路線,虛線表示非正式的關係。
(二)層級
1.排列:以金字塔形組成,依能力、權威一層層排下來。
2.權力:有最大決定權的人在上,較少權力的人在下。
(三)管理幅度
1.意義:管理幅度是指直接受管理者管理的人數。
2.特性:
(1)太寬:屬員所能接受的指導有限或控制太少,使管理者有挫折感。
(2)太窄:屬員受到太多的控制→抗拒或依賴,造成人力的浪費。
(3)合宜(季麗絲所提)的輻度:某些例行性工作性質管理輻度可超過9人,部屬能力↑→管轄幅度↑。
職位 |
管理者:受監督者人數 |
高 |
1:3 |
中 |
1:6 |
低 |
1:20~30或更多 |
管理幅度 |
組織結構形狀 |
權力分怖 |
小 |
高聳 |
集權 |
大 |
扁平 |
分權 |
五長型與扁型組織
(一)長型組織:依照組織內部的「工作關係」,延著垂直線設計出來的層級式(官僚式)結構,管理層級比較多,管理幅度較小,對人員可以嚴格監控。
1.少數的上位管理者擁有大多數的決策權,而中級主管則擁有操控少數成員的權力。
2.層級越多,上層管理者擁有的權限越大,基層人員所受的監督就越多、分工越細。
3.適用於大型醫院。
(二)扁型組織:管理層級縮減到最少,管理層級比較少,管理幅度較大,管理者須向下授權。
1.織內的溝通管道變得比較直接、簡單且快速。
2.工作人員有較高應付問題的能力。
3.扁平組織使用較民主的管理方式,因此有較高昂的員工士氣。
4.大型機構比較不實用。
六授權
(一)原則
1.依著工作範圍的原則:授權內容和部屬的職責任務有關。
2.功能性職權的原則:例行事務或專門性工作,因組織內部已有某些明文規定,可援例授權。
3.金字塔形狀數量的原則:職權的授與越多層次,工作的範圍與職權越清楚。
4.指揮統一的原則:一位下屬只能接受一位上司的指揮。
5.絕對職責的原則:下屬出問題,上司也要負責及受處罰。
6.職權與職責均衡的原則:擔負職責必須具有相對等的職權。
(二)授權的基本觀念
1.授權是基於對部屬的信任,即「你辦事我放心」。
2.授權是循序漸進,是在他人能力所及且能控制的情況。
3.授權建立在雙方有共信、共識。
4.授權並不是完全授責,主管仍需負部屬做事的成敗責任。
5.授權要充份與明確,授權除賦予責任,同時也要給予職務上的權力。
6.授權之監督是放在決策過程上而非成果之上。
7.授權可由部屬之工作成熟而減少其監督程度。
8.不可重複授權。
9.要公開授權。
(三)授權的功用
1.可以加強組織的結構與力量。
2.可以減輕上級負擔及加強領導。
3.可以發展人員能力及專長。
4.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六中央集權和分權:依授權範圍的大小來區分
(一)集權:授權程度低,決定權都在高層。
(二)分權:授權程度高,決定權在低層。分權程度越高的機構,表示基層較不受監督,可以有做比較重大決策的權力。例如:由單位護理長做預算計劃。
1.組織結構的型態較傾向於「扁平」。
2.優點:
(1)能鼓勵和培養優秀管理人才。(â人員流動率)
(2)因職權和職責的階層完整化,組織較有績效。(á單位間溝通)
(3)各單位主管有較大的自主權,可反應該單位特性及決策能力。
(4)決策者接近問題的現場,對問題的解決省時且有效率,及時滿足病人需要。
(三)比較集權與分權組織
|
集 權 |
分 權 |
優 點 |
1.比較適合大型的機構,因有足夠的員工建立多種部門的架構。 2.減少部門與部門間發生衝突的機會。 3.省略不必要的部門之間的溝通。 |
1.員工有決策權而覺得自己重要,工作較有動機及投入感。 2.民主的分權氣氛下,員工覺得受尊重。 3.工作有彈性,成員間良好的人際關係,對組織也較有忠誠度。 4.使上位管理者節省許多原來花在做行政決策,或長期規劃上的時間。 |
(四)分權的程度:分權程度高的
1.基層主管決策多寡:所做決策多。
2.決策與問題發生場所的遠近:場所愈近。
3.基層主管決策的重要程度:決策愈重要。
4.主管決策涵蓋的範圍大小:涵蓋範圍愈大。
5.決策時向上級請示與報告的多寡:請示與報告的愈少。
6.允許基層主管自由裁決程度大小:基層主管自由裁決愈大。
七直線主管與幕僚人員
(一)直線職權:主管對其下屬所擁有指揮的職權,包括發佈命令及執行決策。例如:護理部主任à副主任à督導à護理長à副護理長à護理人員。
(二)幕僚職權:提供建議及協助他人執行其職責之權力,本身無決定權。例如:護理研究部副主任。
(三)功能職權:對一些例行事務或專門性工作已有明文規定,主管可授權給幕僚部門或人員,在一定範圍內自行決定,介於「直線職權」與「幕僚職權」間的指揮權。例如:感染控制中心。
八工作評值
(一)目的:決定每一職務的相對價值,以作為薪資結構的參考。
(二)季麗絲(Gillies;1982):能力(Capacity=C);生產(Productivity=W);薪水(Pay=P)。
分 配 模 式 |
護理人員認知 |
結 果 |
C-W-P |
薪水合理化 |
平衡狀態、合理報酬。 |
C-P>W |
薪水超過應得的 |
內疚、罪惡感。 |
C-W>P |
薪水不合理化 |
工作不滿意度增加、疏離工作。 |
P>W>C |
薪水太高 |
能力不足,引起心理壓力、憂鬱感。 |
W>C>P |
工作量太重、薪水太低 |
剝削懲罰、工作不滿意度增加。 |
P>C>W |
薪水超過工作績效 |
感到焦慮,引起其他人員不滿。 |
(三)工作評值過程
1.工作分析:工作評值第一步。
(1)明確瞭解工作的特質(任務、責任、內容)
(2)進行工作的條件(知識、技能、個人特徵)。
2.收集工作的資料。
3.工作描述(工作說明書):
(1)意義:描述一特定工作的責任、職權範圍及擔任此項工作的必備條件。
(2)內容:
a.工作職別:職稱、職務,如護理長、督導。
b.工作摘要:描述工作的目的、性質、責任範圍。
c.職責、任務、程序。
d.工作資格:執行工作所需具備的條件及特質。包括知識、技能、態度、經驗等。
(3)範例:
護理職級 |
臨床工作 |
病房管理 |
教學與研究活動 |
護理人員 (一級)(N1) |
1.一般病患的護理工作。 2.依護理計劃執行護理工作。 |
1.參與病房財產點班工作。 |
1.參與新進人員在職教育課程。 |
(四)工作評值的方法
1.質性分析(非量性分析):
(1)工作排列法(Job Ranking;工作分級法):
a.依階層或複雜性作比較排列,省時及簡單。
b.範例:護理部主任→護理部副主任→臨床專科護理師→護理人員→護佐。
(2)工作分類法(Job Classification):
a.依工作的資格、性質給予職務分級,級數明確。
b.範例:
公務人員的職等與俸級
俸 級 |
職 等 |
本 俸 |
年功俸 |
委
任 |
1 |
7 |
6 |
2 |
5 |
6 |
|
3 |
5 |
8 |
|
4 |
5 |
8 |
|
5 |
5 |
10 |
|
薦
任 |
6 |
5 |
6 |
7 |
5 |
6 |
|
8 |
5 |
6 |
|
9 |
5 |
7 |
2.量性分析:
(1)因素比較法(Factor Comparison):
a.依工作因素比較及分析,組織中各個職務,非常耗時。
b.可報償因素:心理需求、身體需求、知識技能需求、職責及工作情況。
c.範例:
工作相關因子 |
護士 |
護理長 |
.身體需求 .心理需求 .知識技能需求 .職責(責任) .工作情況 |
2,000 2,000 2,500 3,000 1,500 |
1,500 3,000 2,500 6,000 1,000 |
總 計 |
11,500 |
14,000 |
(2)評分法(Point System):點數制度系統。
a.最廣泛使用。
b.適用於因素條件類似的機構,如醫療體系。
c.範例:
|
點 數 |
薪水(1,000元/點) |
護理長 |
18點 |
18,000元 |
全責護士 |
12點 |
12,000元 |
臨床護士 |
9點 |
9,000元 |
護 佐 |
7.5點 |
7,500元 |
九護理部的宗旨:目標與理念
(一)宗旨:教育、研究與服務三者結合。
(二)目標:服務病人(最大目標)。
(三)理念:比佛斯(Bevis)的分類
階 段 |
理 念 |
苦行僧主義 (1850年) |
1.南丁格爾時代。 2.要求護理人員犧牲奉獻。 |
浪漫主義 (1890年) |
1.講求權威、醫生即是權威、主管。 2.要求護理人員要順從、服從。 |
實用主義 (1940年) |
1.強調工作效率,以病為中心的成組及功能性護理。 2.重視運用人力。 |
存在主義 |
1.尊重個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團體。 2.強調整體護理。 |
十護理長與角色模式
(一)Mintzberg的角色模式
1.人際關係的角色:激勵護理人員士氣、排班、考核工作人員效率。
角色 |
意義 |
例子 |
1.傀儡 |
護理長的功能如病房的象徵者。 |
貴客來訪、陪伴在側:代表病房參加會議。 |
2.領袖 |
領導部屬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
督促人員、排班、考核、教學。 |
3.聯絡者 |
建立溝通網路。 |
與其他小組成員取得聯繫。 |
2.資訊的角色:
角色 |
意義 |
例子 |
1.監督者 |
核對護理活動業務與資料。 |
巡房、核對醫囑的處理。 |
2.傳播者 |
將資料與部屬分享。 |
傳達上級命令。 |
3.代表者 |
病房發言人。 |
代表護理人員與其他成員協商。 |
3.決策的角色:花最多時間
角色 |
意義 |
例子 |
1.企業家 |
策劃病房業務。 |
擬定年度計劃。 |
2.騷亂的平息者 |
衝突的調停人。 |
|
3.資源的調配者 |
決定資源的分配。 |
提供患者足夠的人力及物力。 |
4.調停者 |
扮演誤判者角色,與他人進行溝通。 |
向直屬上司申請增添護理人員,送儀器維修。 |
(二)Holle,Blatchley等的角色模式:
1.C(Care-giver professional):專業照顧的提供者。
2.O(Organizer):組織者。
3.M(Manager of personnel):人事的管理者。
4.P(Professional manager of care):患者照顧的專業管理者。
5.E(Employee enducator):員工的教育者。
6.T(Team Strategist):小組的策劃者。
7.E(Expert in human relations):人際關係的專家。
8.N(Nurse-advocate):護理人員的諮詢者。
9.C(Change agent):改變的製作者。
10.E(Executive and Leader):行政主管和領導者。
(三)Ninomiya的角色模式
1.教父型(Godfather):表現專制獨裁,訂立病房工作目標與方向,嚴格要求部屬完全遵行。
2.鴕鳥型(Ostrich):喜安於現狀不願革新再成長,慣用逃避方式或消極的方式來解決。
3.事必躬親型(Do It Yourself):能力較強,不輕易授權給部屬,是工作狂。
4.嘮叨型(Detailer):較主觀,對於任何瑣碎小事情總是熱忱的追蹤及掌握。
5.政客型(Politician):善於表達,但由於缺乏誠意且光說不做。
6.仲裁型(Arbitrator):了解人性、善待部屬,是成功的管理者,不忍心責備部屬。
7.完美主義者(Eager Beaver):思慮非常周詳、好中再求好,部屬常負擔一些額外的工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