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傳染病護理 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抄襲並從事營利行為者追究法律責任
壹、常見傳染病與護理
一登革熱
(一)致病原
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會在埃及斑蚊、白線斑蚊腸道及唾液中繁殖
|
幼蟲孳生處 |
成蟲活動處 |
喜好 |
公布 |
埃及斑蚊 |
室內外積水處 |
白天室內陰暗處 |
室內、濕熱 |
台灣中南部 |
白線斑蚊 |
戶外積水處 |
草叢樹林內 |
涼爽 |
全省各地 |
(二)途徑
1.病媒傳染,蚊蟲叮咬人體的高峰是9AM~10AM、4PM~5PM(最高峰)。
2.病毒可分為四類型,登革熱1、2、3、4型,死亡率不到1%。
3.感染某型將只對特定的登革熱有免疫力,但仍可能感染其他型。
4.出血性登革熱:發生於以前曾感染過登革熱病毒,若再次感染其他型病毒→出血性登熱。
(三)潛伏期:5~8天(一星期)
(四)徵象與症狀
1.登革熱:病毒主要侵犯小血管
(1)非典型症狀:約2~3天
發燒、頭痛、厭食、肌肉酸痛及皮疹。
(2)典型症狀:約一週
a.突發性高燒(為最主要):雙峰型發燒。
b.皮疹:最早出現在胸部和軀幹→臉及四肢。通常在退燒前幾天出現,持續2~7天,發燒末期或退燒後會消失,可能會脫屑及搔癢。
c.疼痛:頭痛、後眼窩疼痛、全身肌肉及四肢關節痛(最初24小時內疼痛加劇,又稱斷骨熱或碎骨熱)。
2.出血性登革熱/登熱革休克症候群(非典型登革熱,但非常嚴重)
(1)診斷:
a.發燒
b.出血表現、血壓帶試驗(+)
c.血小板下降(≦10萬)
d.血漿滲漏、血液濃縮(血比容增加20%以上,典型登革熱無此現象)
(2)症狀
嚴重度分級 |
症狀 |
|
第一級 |
發燒、血壓帶試驗(+) |
|
第二級 |
第一級+自發性出血 |
|
第三級 |
登革熱休克症候群 |
第二級+循環衰竭,如脈搏弱、脈搏壓變窄(≦20mmHg)、血壓低、皮膚濕冷 |
第四級 |
第三級+嚴重休克,血壓和脈搏量不到 |
(五)治療及護理
1.支持性療法(主要方式),一般在7天病程後可自行痊癒。
2.臥床休息。
3.鼓勵攝取液體:2500~3000c.c.。
4.採高熱量、高蛋白,少量多餐飲食。
5.皮膚護理、止癢。
6.監測生命徵象及出血徵象。
7.每日評估糞便性質,必要時採檢體送檢。
8.解熱鎮痛禁用indomethacin及Aspirin(防出血及酸中毒)。
9.登革熱的防治
(1)避免積水,水盆及積水至少1星期換一次水。
(2)白天工作時預防斑蚊叮咬、使用蚊帳。
(3)早期發現登革熱患者→採血液隔離,至少7天。
(4)病患不需特別隔離,但症狀出現到恢復期間約2週,需注意患者勿被蚊蟲叮咬。
二破傷風(牙關緊閉症)
(一)致病原:破傷風桿菌(厭氧菌)。
(二)傳染途徑:由泥土或動物糞便,再由小而深的傷口傳染。
(三)潛伏期:3~21天。
(四)臨床表徵
1.早期:頭痛、低度發燒和肌肉僵硬。
2.產生神經毒素
(1)咀嚼肌痙攣→牙關緊閉、強直性抽搐、刺激→疼痛陣發性痙攣。
(2)呼吸肌痙攣→呼吸衰竭、死亡。
(五)治療與護理
1.採接觸隔離,避免引流物污染。
2.避免刺激性反射痙攣,在安靜、微亮的環境下休息,↓活動及刺激而引起抽搐。
3.使用鎮靜劑,以減少對病人的打擾。
4.行擴創術前1~2個小時,給予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毒素擴散。
5.治療開始前,給予破傷風類毒素來作主動免疫。
6.用N-G餵食→↓吸入。
7.注意維持呼吸道通暢。
三狂犬病(恐水症)
(一)致病原
狂犬病毒(存在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2013年發現野生鼬獾感染狂犬病毒)。
(二)傳染途徑
由狂犬病動物的咬噬→沿著週邊神經到中樞神經。
(三)潛伏期:30~70天
(四)臨床表徵
1.侵犯腦神經系統,引起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
2.前趨期:頭痛、傷口周圍感覺異常,對聲、光、溫度敏感。
3.激動期:具有攻擊→咽喉部肌肉痙攣性收縮、吞口水時吞嚥困難及呼吸道疼痛,故稱為恐水症
4.麻痺期:腦炎、精神錯亂、抽搐、死亡。
(五)診斷
1.偵測咬傷的動物。
2.腦部神經軸突上有狂犬病之病理特徵:奈格利氏小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