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章 控制  重點整理

請尊重著作權,抄襲並從事營利事業者追究法律責任

護理品質保證

()品質控制的模式:SPO」理論模式

1.結構品質(StructureS):包括與醫療活動有關的各項條件及作業,例如:醫院的空間結構、病床與護理人員比例、規定數量的設備、組織的層級及職務結構。

2.過程品質(ProcessP):主要是醫務人員於執行醫療過程中,種種的行為與活動的品質

3.結果品質(OutcomeO):係指病患在照護處置前後狀態的改變,包括症狀改善的程度、、心理社會功能進步的程度。

()護理品質保證評鑑的範圍:

範 圍

目 的

內 容

護理結構

審核護理部的硬體估計資源是否有利於護理品質的產生,護理人員是否與環境相輔相成

職責的描述、用品供應、環境設備、護理人員的素質、在職教育課程表、組織結構

護理過程

評價護理人員執行護理時,是否依照期望之護理活動的標準程序來達到完整性和合理性。

護理稽核表、護理能力測量表、患者品質測量護理表、觀察N執行護理過程

護理結果

評量病患在接受護理後,健康狀況恢復的成效及滿意程度,最具體可信度高

假如測門診患者的護理品質,內容包括:病患對門診時間的認知、對醫療服務之滿意度

 

品管圈

()意義:指在一個性質相同的工作環境裡員工自願組成的小團體,定期聚會,以自主的力量來推行品質管制活動的小團體

()品質管制圈的模式:QUACERS

1.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QUA):病患的照顧是否達到理想。

2.成本效率Cost EffectivenessCE):評估各單位的人力、物力是否有浪費的情形

3.危急事件管理Risk ManagementR):病患與工作人員的安全和保險是否已考慮

4.工作人員的需要Staff NeedsS):任何對工作人員切身有關的事物(薪水、福利、昇遷、管理等)是否改善或溝通。

()品質管制圈的過程

1.尋找問題:根據QUACERS思考問題。

2.收集資料:考慮5WàWhyWhenWhoHowWhere

3.分析問題

4.找尋解答BEST模式:B-考慮到預算、E-有效率、S-工作人員所需、T-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達成任務

5.評估結果: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後,就著手去實施,並評估結果。

6.報告成果。

()品質管制圈的功能:提高員工士氣、增加溝通管道、達到高品質之服務。

 

三品管(QC)七大手法:問題解決法

()查檢表:此表是針對問題的本身特性所設計出,調查記錄表格,以便統計分析。例如:門診部病患檢查報告的遺失。

()流程圖:利用各種圖形將工作中各步驟列出,可清楚看出過程中各步驟相關的決策及活動。

()柏拉圖:用於發現造成問題的主要重大原因按其出現大小(大小)順序排列,做為80-20法則的重點管理使用,以便掌握問題的重心。

()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評估造成問題的原因,進而改善問題

()直方圖:是一種數據分配表,以柱形予以圖式化表示。

()管制圖:又稱為修哈特圖流程行為圖統計製程管制,確定業務流程是否在統計管制狀態下的一種工具。

()散佈圖

 

四新品管七大手法:

KJ法(親和圖法)、關聯圖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過程決策計劃圖法、箭條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

 

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的方法

方法

優點

1.評語法

寫下一段有關部屬的缺點和能力

可仔細說明績效或行為特質

2.圖形評分法

將各種工作績效設計出不同的分數或等級。例如:5-極好,4-優,3-滿意,2-尚可,1-不滿意。

1.容易測量。

2.省時、省力。

3.核對表(查核表)

行為表現在評分欄上,「是」「否」處打上記號。

1.很清楚的表達績效,但無法分辨每個項目達到的程度

2.用於大量的屬員

4.重要事件記錄法

記下成功或失敗的工作績效

1.最實際方法。

2.促使評價者多接觸部屬。

5.目標管理

主管與部屬共定工作目標。隔一段時間後,彼此討論成敗,再定下一個目標

1.較客觀。

2.部屬加入評價自己工作,可激勵自我成長

()考核表的信度及效度

1.信度:可相信程度。

2.效度:可達目標程度能真正衡量出所評量的內容

()其他績效考核的方法

1.絕對標準: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工作成效,查核員工有無達成此項標準。例如:護理主管常用的「查核表」、護理師國考60分及格。

2.相對標準:受評員工間相互比較,必然有一位最優、一位最差,依序排列。例如:「人員比較法」、入學考試取前面60名。

3.客觀標準:預先設定達成工作目標的個別性標準,再以此工作目標來評核執行成效,屬較客觀評核績效的方法。例如:強調「目標導向」,是一種上司與員工共同訂定的工作目標。

()績效考核的問題

1.光圈效應(月暈效應)

(1)指對屬下行為評價得過高

(2)理由:如有討人喜歡的個性、好的社交技巧

2.觸角效應

(1)指對員工評價過低的現象。

(2)理由:如在考績期前幾天犯了一錯誤、意見與主管相左、平時主管對屬下印象不佳

3.霍桑效應

(1)由於對新環境的好奇和興趣,常可造成積極的成果,尤其在初期。

(2)理由:如在新環境中,知道有人在評價而表現特別好。

4.過寬與過嚴

或稱「極端傾向」,每個人的評估標準都不一樣,給員工比實際表現還要好的評核,稱為「寬容誤差」;相反地,過低的評價,則稱為「過嚴偏誤」。若分別由不同的小組長來打他們組員的成績,則有失公平。

5.類己誤差

或稱「自我反映」、「投射效應」,乃評估者對和自己有相同特質的員工,打的分數也較高

6.區別力不夠

不論員工的表現差異如何,都給予極為接近的評等也就是只用少數幾個尺度,稱為「集中趨勢」。結果會使得考績沒有顯著的不同。

7.膨脹壓力:

「公平」、「平等」的價值觀充斥,認為評核結果過低,會帶來一些負向反應,故使得評核分數有逐漸偏高的趨勢,導致評核教不嚴謹的現象。

 

護理評鑑

()醫院醫療評鑑目的

1.教育部評定提供醫護學生合格的實習場所

2.提昇醫院的醫療品質

3.提供「勞保局」給付患者醫療保險費的標準

4.提供大眾求醫的方向。

()護理工作的評量,已由「護理結構」為主的導向,擴展至「護理過程」及「護理結果」的三個層面

 

護理生產力

()護理生產力

()好的生產力具備條件

1.效能Effectiveness):做得對、目標有達成。如:符合宗旨、政策、目標、理想……。

2.效率Efficiency):做得好、強調過程運用。如:速度快、數量多、品質美、成本低

()具有護理生產力的人員

種類

效能

效率

第一等人才

事情做得「對」

工作做得「好」

第二等人才

事情做得「對」

工作做得「不好」

第三等人才

事情做得「不對」

工作做得「好」

第四等人才

事情做得「不對」

工作得得「不好」

()提高生產力之方法

1.組織結構(硬體):改善辦公室設備。

2.工作過程(軟體):改善工作方法、增加知識及技術分析。

3.工作結果:使輸出、輸入比率提高。要訣:

(1)輸入減少輸出增加

(2)輸入不變輸出增加

(3)輸入減少輸出不變

(4)輸入、輸出皆增加,但輸出增加率較大

(5)輸入、輸出皆減少,但輸出減少率較小

 

六倫理理論和道德原則

()理論:

1.功利論:使患者獲得最大快樂與最少傷害。

2.形式論:護理行為依著一定的常規和規則。

3.利己論:將自己利益放置第一位,重點在保護自己。

()道德原則:

1.自治:護士對自己的行為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2.無害:注意患者的安全。

3.仁慈:照顧患者時,要有一顆仁慈的心。

4.公正:面臨倫理困境時,先考慮到「公正」。

 

 

arrow
arrow

    凌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