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給藥

請尊重著作權

壹、藥物動力學

目的

(一)治療疾病:盤尼西林、毛地黃、胰島素等。

(二)緩解症狀:嗎啡、鴉片、阿斯匹靈等。

(三)維持生理機能:脫水→補充液體。

(四)預防疾病:注射破傷風類毒素、B肝免疫球蛋白

(五)診斷疾病:硫酸鋇灌腸

 

藥物動力學

(一)吸收:

1.吸收速度:IV>IM>SC>PO>直腸>皮膚;口服藥液態>錠劑

2.口服藥吸收速度:溶液劑(sol.)>懸浮劑(susp)>錠劑(tab)>膠囊劑(cap)

(二)代謝:藥物由肝臟分解移除的過程。

(三)排泄:

1.主要由腎臟排泄

2.鐵劑可由大便排出(黑便)。

3.碘可由唾腺分泌(口腔有異味)。

(四)影響用藥劑量的因素:

1.年齡:12歲以上可以服成人劑量

(1)老人劑量:60-80歲通常為成人劑量之4/5;80歲以上可用成人之1/2

(2)嬰幼兒劑量要考慮年齡、體重、體表面積

1歲以下

(嬰兒劑量)

(1)克拉克氏法則(Clark’s rule)=成人劑量×(小孩體重(磅)÷ 150)

(2)佛氏法則(Fried’s rule)=成人劑量×(出生月數÷ 150)

1-14歲

(兒童劑量)

(1)楊氏法則(Young’s rule)=成人劑量×【兒童年齡÷(兒童年齡+12)】

(2)考林氏法則(Cowling Rule)= 成人劑量×【(1+兒童年齡)÷ 24】

2.給藥途徑

(1)劑量:IV<IM<SC<PO<直腸肛門栓劑

(2)PO:SC:IM:IV:直腸栓劑=1:1/2:1/3:1/4:2

3.性別:女性劑量為男性的1/2-4/5。

4.疾病因素:心臟病、腎臟病、肝病,劑量要輕。

5.給藥時間

 

飯前服用

(30分)

飯後服用

(30分)

定時服用

寢前

(30分)

目的

(1)作用迅速

(2)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1)延長局部作用

(2)減少胃黏膜刺激

維持血中濃度,防抗藥性

安眠、驅蟲

種類

(1)整腸劑、促進食慾劑

(2)止吐劑

(3)驅蟲劑

(1)消化劑

(2)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Aspirin、類固醇、鐵劑

(1)磺胺類

(2)抗生素

 

(1)驅蟲劑

(2)催眠劑

(3)緩瀉劑

               

 

貳、給藥注意事項

藥物作用

耐受性

長期服用後,必須增加藥物的劑量達到治療效果

習慣性

長期使用後,突然停止會產生心理上空虛不舒服

成癮性

長期使用後,產生生理和心理依賴,停藥後會產生生理的戒斷症狀

加合、加成作用

兩種藥物共同使用後,藥效為兩者的和。如1+1=2

相乘、協同作用

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增加原來藥效。如1+1>2

拮抗作用

兩種藥物同時使用,降低原來藥效。如1+1<2

 

二給藥注意事項

(一)備藥前:完整的醫囑。

(二)備藥時:

1.「五對」:病人對、藥物對(藥名對)、劑量對、時間對、途徑對

2.備藥之「三讀」

(1)藥袋自藥櫃取出時

(2)自藥袋或藥瓶中取藥時

(3)藥袋放回藥櫃(藥車)時、將空瓶丟棄前

3.除非有醫囑,不同液體藥劑不可以混合

(三)給藥時:

1.不可將藥物放置病人床旁、讓病人傳遞藥物

2.給錯藥物立刻報告→監測VS、設法降低副作用→檢討→記錄意外事件

3.有問題時,可先暫停給藥並通知醫師。

 

三藥物儲存及管理

(一)外用藥、內用藥分開放置,且不同顏色標籤來區別。

(二)管制藥品:專人保管鑰匙、三班清點,如:鴉片麻醉劑、安眠鎮定劑

(三)冰箱保管:稀釋後的抗生素、血清、疫苗、油劑、栓劑、肝素

(四)藥物變色、變味、標籤模糊,不可以再使用

 

參、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注意事項

(一)輕瀉劑最好在空腹時給予,尤其是早餐前(配合胃結腸反射)。

(二)容易被胃液破壞的藥物,可製成糖衣或膠囊

(三)使用口服液態藥物應注意:

1.胃乳、懸浮液,倒出前需先搖勻

2.酸劑、鐵劑、Lugol’s sol.,要減少傷害琺瑯質:

(1)開水或果汁稀釋

(2)以吸管服用

(3)作口腔護理

3.液體藥物:視線與刻度水平,以最凹點(最低點)的高度為主,倒液體時手握標籤

4.胃乳、咳嗽糖漿、藥水及油類藥物喝下去後,30分內不可以再喝水,預防稀釋。

5.服藥順序:錠劑→滴劑→胃乳→咳嗽糖漿

(四)阿斯匹靈、鐵劑、鉀、抗生素等,會刺激食道黏膜,病人採坐姿或站立,以大量開水服下

(五)↓不好味道的藥物:

1.裝膠囊內

2.口含冰塊、冷卻

3.油類須冰冷喝,或服用後給予少許果汁或餅乾

(六)鎮定劑可與牛奶一起服用,增強效果、加速作用。

()藥物的服用及禁忌

項目

禁止同時服用之藥物

茶葉茶水

鎮靜安眠藥物、鐵劑

牛奶

四環黴素、止瀉藥(Dulcolax)

鎮靜安眠藥物、抗組織胺

果汁

Ampicillin、鈣離子阻斷劑

維生素K食物(綠色蔬菜、蛋黃、乳酪)

抗凝劑

()下列情況無法給口服藥:意識不清、吞嚥困難、持續嘔吐、拒絕口服給藥、NPO

肆、注射法

注射法注意事項

(一)減輕病人注射後之不適有下列方法:

1.維持放鬆之姿勢

2.輕拍或注射前冰敷皮膚。

3.針頭管徑小(號碼大)

4.注射時速度快、平穩,並轉移注意力。如:與病人說話。

5.反抽→預防打入血管,若有回血立刻拔出重打

6.推藥物時速度慢;嬰幼兒則推藥要迅速。

7.拔出針頭時速度快

8.每次輪換部位,重覆注射部位要大於2吋

9.劑量較多者,選擇臀區為主。

(二)注意事項:

1.IM的針頭較長。

2.藥物越黏稠→號碼愈小的針頭(管徑大)。

3.注射量多→選擇大的針頭。

4.體型瘦者→較短的針頭

5.注射後需要回套者,以針尖挑起針蓋套入,即單手回套空針。

(三)注射法之比較:

 

皮內(ID;IC)

皮下(SC)

肌肉(IM)

目的

(1)過敏試驗,如:PCT

(2)診斷,如:T.T. Test

慢慢吸收藥物,如:胰島素、肝素

對皮下有刺激性藥物。如:青黴素、鐵劑、白喉類毒素

注入組織

表皮、真皮間

皮下組織(脂肪)

肌肉組織

特性

吸收最慢、最痛

較不痛;要輪流,預防脂肪萎縮及肌肉發炎

血管多,吸收較快

選擇部位

(1)前臂中段內側(最常用)

(2)上臂外側

(3)前胸鎖骨下方

(4)背部肩胛骨下方

(1)上臂中段外側

(2)下腹部(最好部位)

(3)臀部(腹、背)

(4)大腿中段前外側

(5)背肩胛骨下方

(1)腹臀肌

(2)背臀肌

(3)上臂三角肌

(4)股四頭肌中段

皮膚

緊繃

捏起

緊繃

角度

≦15°

1cc:45°~60°

B-D:90°

90°

深度

全部斜面

1cc:2/3

B-D:全部

2/3

反抽

不要

B-D空針不

劑量

0.1 CC

1.5 CC

2~5 CC

按摩

不要(防過敏性休克)

不要(防低血糖休克)

備註

(1)棉球由內往外環形消毒直徑3吋

(2)PCT禁用Alc-BI消毒

 

伍、肌肉注射及靜脈注射

肌肉注射

(一)一般肌肉注射位置及注意事項(盡量避開神經血管處):

1.臂三角肌下溝上方:

(1)位置:約在肩峰下2-3指(即上1/3),避開橈N或肱動脈。

(2)姿勢:站或坐或躺。

(3)肌肉小,較其他部位痛,應<2 c.c劑量

(4)避免:嬰兒、兒童

2.股外側肌:

(1)位置:大腿中段,外側

(2)姿勢:仰臥膝微屈、坐姿、側臥。

(3)適合:2歲以內嬰幼兒(因臀肌尚未發育完全)或瘦弱病人。

(4)吸收較快,劑量應<2 c.c。

3.背臀肌:

(1)位置:臀大肌內,避開坐骨N。約在:

外上1/4

腸骨後上嵴與股骨粗隆連線外側
(2)姿勢:俯臥踝關節內旋、側臥。
(3)避免:3歲以下、瘦弱者、組織鬆垂者
(4)最常用的部位,劑量應<5 c.c

4.腹臀肌:V字型區域。

(1)位置:臀中肌、臀小肌內。

(2)姿勢:側臥膝彎曲、俯臥、仰臥。

(3)適合:瘦弱者、兒童

(4)劑量應<5 c.c。

(二)深層肌肉注射法:

1.目的:是防止藥物回滲刺激皮下組織,注射刺激性藥物時採用

2.注意事項:

(1)抽完藥後換針頭

(2)打完針後不要揉、勿運動、勿穿緊身衣。

(3)90度角注射,要反抽,針頭進入2/3。

3.藥物:鐵劑、破傷風類毒素(Tetanus antitoxin)、白日咳疫苗。

(1)目的:使藥物完全進入肌肉,不留死腔。

(2)方法:抽藥後再抽0.2-0.3ml之空氣在空針內,形成氣栓而防止藥物在拔出針頭時滲出。

4.Z型注射(Z-tract injection):

(1)目的:與上法合併使用,效果更好

(2)方法:

左手先將皮膚輕壓,並往一側拉1-1.5吋

注射藥物後,等10秒後再拔出針頭

 

靜脈注射

()目的:

1.大量給液。

2.刺激性藥物(化療、鐵劑可IV drip慢慢滴注)、高滲性藥物、TPN、急救。

(二)注射方法

1.止血帶綁在近心端2吋。

2.15°-45°,斜面朝上注射。

3.注射後,以手指按壓穿刺部位前端血管,防止血液流出。

4.油性、懸濁劑不可以用靜脈注射,否則會引起栓塞

 

陸、皮內及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SC;Hypo.

(一)特色:

1.吸收比肌肉慢

2.延長藥物吸收速度

(二)比較insuline和Heparine:

 

insuline

Heparine

反抽

需要

不需要→預防血腫

按摩

不按摩,防低血糖

不按摩,防嚴重血腫

其他

(1)瘦弱者捏起皮膚→避免打入肌肉層

(2)胰島素保存在室溫即可

(1)若局部出血→加壓數分鐘

(2)副作用:出血→檢查凝血功能

(3)保存在冰箱

 

皮內注射IC;ID

(一)測驗時注入皮內0.1 c.c. = 100u,腫起直徑約0.8 cm水泡,水泡用藍筆圈起

(二)若需對照組,則在右手打入N/S,左手再注射藥物。

(三)結果判讀:

種類

時間

陽性反應

(+)意義

PCT

15分鐘後

(1)直徑大於1.5公分

(2)周圍不規則紅腫、中間蒼白

(1)過敏反應

(2)終生不能打Penicillin

P.P.D.

48-72小時後

(1)直徑大於1公分

(2)紅腫

(1)有抗體

(2)不能確立診斷為TB

(四)過敏反應之急救藥物:1/1000腎上腺素(Epinephrine)

 

柒、滴入法

眼滴入法

方法

無菌技術

姿勢

頭上仰(向後傾斜)、眼向上看

位置

滴入下眼瞼,結膜中央

滴入後

輕輕閉眼轉眼、以無菌棉球輕壓內眼角的鼻淚管30秒,防藥物流入鼻腔及造成苦味

注意事項

(1)先用水劑→油劑,間隔5分鐘以上

(2)用乾棉球由內→外擦多餘藥水

 

二耳滴入法

方法

清潔技術

姿勢

側臥,患耳朝上

(1)成人耳翼向後向上拉

(2)3歲以下耳垂向後向下拉

位置

沿耳道滴入

滴入後

維持姿勢(患耳朝上)10分鐘,防藥流出

注意事項

(1)鼓膜破裂則需無菌技術

(2)嬰幼兒耳道較短、直,故往後下拉

(3)藥物先加溫到近體溫,冰冷後勿立即使用,以免暈眩

 

捌、栓劑及其他給藥法

一栓塞法:栓劑宜放冰箱

 

肛門栓塞

陰道栓塞

姿勢

採左側臥、辛氏臥姿

病人採屈膝仰臥或左側伏臥式

深度

(1)成人:直腸內2.5-3吋(約一食指長)

(2)嬰幼兒:直腸內1-2吋(約5cm)

陰道穹窿處(陰道一半以上深度);約陰道內2-3吋

注意事項

(1)放入時請病人哈氣,做深呼吸

(2)腸道有糞便時,應先作小量灌腸

(3)放入後平躺(原姿勢)15分鐘

(4)30分後觀察病人反應

(1)放入時請病人哈氣,做深呼吸

(2)使病人先排尿

(3)放入後維持臥姿,抬高臀部15分鐘

 

二塗擦法:

(一)適用:皮膚癬。

(二)方法:清洗→由外往內塗抹→按摩(但不要過度),加速吸收。

 

三舌下服用:

(一)原理:利用舌下黏膜豐富血管吸收,速度快達到作全身作用,速度相當於注射法

(二)藥物:NTG、Adalate;藥物服用時,不需要喝水及咀嚼吞下

 

延伸閱讀

第十三章  給藥  練習題https://n220577775.pixnet.net/blog/category/4385503

arrow
arrow

    凌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